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玻璃上窗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要继续吸收热量
C.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2 . 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情景中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北方严冬窗玻璃上的冰花
C.冬日雨后屋檐上出现冰柱
D.干冰自然变小
2023-04-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气”,如图所示。“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的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水缸出,不用挑担B.下不冷,化雪冷
C.扬汤止,不如釜底抽薪D.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 .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2023-04-01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5 .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一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6 . 四季交替,水的状态也随其变化,带动着自然界水的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要吸热B.夏天水蒸发快是汽化现象要放热
C.秋天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023-03-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考基础模拟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D.乙为液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2023-02-2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33℃,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33℃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现象出现时的平均气温约为10℃
B.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C.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凝固成小冰晶
D.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2023-02-11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四十二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 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属于(  )
A.凝华,放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液化,吸热
10 . 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形成小水滴。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