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候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得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鱼杆,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绝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上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把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之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来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飘渺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有删改)

1.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出相关往事。
笼蚊烟→吃晚饭→__________→采野菜→炸鱼酱→__________→被蚊咬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
3.简要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
今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维码哪天会被用完

安嘉冉

①“请扫描二维码”,这几个字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看到?

②如今,二维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购物时支付,在公共交通、活动门票、会议等场景中进行身份登记,或是添加微信好友、关注公众号等,都会用到二维码。

二维码是什么

③二维码是一种用于存储信息的矩阵条形码。二维码通常由黑白方块组成,它们的排列和颜色构成了一种编码方式,可以被扫描设备(如智能手机或扫描仪)快速读取。

④相比一维的条形码,二维码的优点是可以存储更多信息,信息容更大,并且具有高容错和高密度的特性,即使在部分损坏或遮挡的情况下,也能够被读取出信息。

信息如何储存在二维码中

⑤二维码的存储方式,是通过在二维平面上的黑白像素点的排列来表示不同的信息。具体来说,二维码由多个小方块(也称为模块)组成,每个小方块可以是白色或黑色,代表二进制的0或1,这些小方块按照特定的规则排列,形成了一个矩阵状的图案——二维图案。

⑥在二维码中,信息被编码为一系列的数据。编码过程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编码算法,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将其映射到二维码的模块上。扫描设备通过光学传感器读取二维码时,会解析模块的排列和颜色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数据。然后,根据特定的解码算法,将二进制数据转换回原始的信息内容。

⑦总的来说,二维码的存储信息方式是通过模块的排列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再通过编码和冗余信息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容错性。扫描设备在读取二维码时,通过解析模块的排列和颜色,还原出编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存储在其中的数据的读取。

全球每天使用二维码多达百亿

⑧如今,二维码的使用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二维码的全球使用量高达100多亿。那么,二维码会被用完吗?

⑨理论上说,二维码会有被用完的一天,二维码尺寸固定,在固定区域内排列组合黑白方块数量是有限的,当存储的数据超过了容量限制时,就会被用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二维码的容量通常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我们通常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⑩以平时使用的微信付款码为例,尺寸的规格为25×25,那么在这个二维码矩阵中有625个小方块,除去一些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还剩478个方块,每个方块有黑白两种颜色,即可以组成2478个不同的二维码。假设每天使用100亿个付款二维码,一年使用36500亿个,也就是说要使用完所有的付款二维码需要2.1×41¹³¹年,而宇宙诞生至今也就137亿年,即1.37×10¹⁰年,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二维码会被使用完。

1.“二维码是什么”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二维码工作原理流程图数字符号处应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映射     ②解析       ③转换     ④还原
B.①还原     ②转换       ③解析     ④映射
C.①转换     ②映射       ③还原     ④解析
D.①解析     ②还原       ③映射     ④转换
3.文中说“全球每天使用二维码多达百亿”。请你简要回答,二维码会被用完吗?     
昨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燕青

沈小玲

①大年二十九深夜,老家屋外细雨横斜,飘在脸上,针蜇似的冷.一排路灯明晃晃地照着,我们全家在找一只小鹦鹉。树下、墙角、草丛堆,连花盆底也被掀起来翻看,仍不见鸟的踪影。这是只很小的宠物鸟,不足一掌长。品种是牡丹鹦鹉,粉嘴金头小蓝尾,毛茸茸的像一朵长了尾巴和翅膀的蒲公英。它祖籍非洲,冬日严寒,它在室外活不过一晚。

②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宠物有时像小孩。宠物静悄悄,可能在“作妖”。我们从杭州回到瑞安霞潭老家,放出关在笼子四小时的小鸟,给它喂了食。我们终于坐在饭桌前,突然,女儿放下筷子,说:   “这么安静?小鸟怎么不叫了?”

③我们一愣,马上在屋里不停地唤鸟,却毫无应答。打开每个柜门翻找,也不见那只会飞的蒲公英。屋里没有,屋外呢?我曾开过门,屋外路灯通亮,夜盲人也可以闭眼跑步。难不成小鸟偷摸飞出去了?在屋外找了半小时,也是无果,只好回屋再找。

④“燕青,燕青!”全家人焦急地叫小鸟的名字。

⑤“燕青。”一声极微弱的回应传来。没错,是小鸟的声音!哦,它在家里。小鹦鹉会叫自己名字,谁叫“燕青”,它便回答“燕青”。循着声音,我们回到最早找过的客厅。小鸟从挂在墙上的衣服口袋里探出头,歪着脸看我,一脸萌呆,似乎混乱的寻鸟场面与它无关。

⑥夜深到家,“鸟”生地不熟,小鸟要躲藏,很合理。像是走丢的小孩平安回家,我们不计较它跟我们捉迷藏。

⑦假期结束,我们回杭州。几天后,父亲打电话来,说小鸟待过的衣服口袋里有一颗蛋。父亲穿好衣服,手伸进口袋,碰到一个圆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一颗洁白的蛋,大小如鹌鹑蛋,是燕青生的蛋。

⑧那天全家人兴师动众找小鸟,而小鸟背地里在做一件大事。它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准确地找到了掩蔽的地方生蛋。我们急促地叫唤,倒是扰它大事了。

⑨燕青是女儿养的宠物。女儿很喜欢小动物,小时候为死去的金鱼哭了好几天,眼泪能装满那个空鱼缸。失去宠物她那般伤心,我们不敢让她再养宠物了。可女儿先斩后奏,在大学毕业的暑假带回一只白色小鹦鹉。小鸟飞来飞去,片刻不离人,常用小嘴贴在人脖颈上,好一派小鸟依人。某天我有急事,匆匆出门。小鸟以为我不带它玩,追着冲出来;不料只慢了一小步,它的细脚被厚重的门夹住。小鸟被送到宠物医院四天后,死了。早已接受现实的女儿又断断续续哭了四小时,可怜的样子与小时候一模一样。

⑩我很自责。

⑪我跟女儿去宠物店,选了一只还没断奶的蓝灰色牡丹鹦鹉,给它取名燕青,不给它剪羽毛,希望它像《水浒传》里的燕青跑得快,有个好结局。女儿工作后,把小鸟留在家,照看它成了我的任务。为不重蹈前一只小鹦鹉的悲剧,我把小鸟关在笼里。然而燕青性格非常刚烈,被关进笼可以骂骂咧咧整一个白天,或是大声喊叫,叫得撕心裂肺,还用头撞笼子,砸水槽。水被燕青泼洒得到处都是。我拿它没办法,只得将它放出来,训练它在固定地方大小便。燕青如今三岁了,也只有一颗鸡蛋的重量。燕青,鸟如其名,它“文武双全”,还“多才多艺”。

⑫早上,院子里的鸟一叫,燕青:便开始唱歌,一直唱到楼下所有鸟不再叫。它还变换着各种腔调,一只鸟唱歌,宛若整座森林群鸟合唱。燕青精力充沛,斜飞、直升、俯冲、滑翔,从后阳台飞到前阳台,精准地歇在我肩膀上。有时,我会出现错觉,那不是燕青在飞,是我在飞。燕青喜欢站在高高的书架顶、窗帘顶、门框顶,从上面俯视我,仿佛这个家是它的,我只是暂住的房客。起初,我不习惯燕青斜着眼睛看我,后来才知,鸟的眼睛长在脸颊两旁,它要专注地看人,只得歪着头看。

⑬我在阳台洗衣服,发觉背上有重量,是燕青悄无声息地立在后背,或走来走去,我像背了.一个孩子。   “燕青,你要吓死我呀?”我一吼,它一溜烟飞走了。晚上,我不睡,燕青也不去窝里睡,站在我翻开的电脑盖顶部打瞌睡,又像在思考它的鸟生,头一垂一抬,一抬一垂,像极了通宵熬夜后在课堂上连连瞌睡的学生。好好地,一只鹦鹉变成了猫头鹰,成了夜猫子。

⑭傍晚我下班回家,按密码锁数字时,我听到屋内的燕青发出声音,一打开门,燕青就在门口候着。翅膀一扇,垂直上升,停在我的肩膀上,在我耳边叫个不停。

⑮“燕青,我耳朵被你吵聋了。”我笑着大叫,燕青以为我与它对话,更起劲地叽里呱啦。哎呀,我要是有一支能听懂动物语言的翻译笔,该多好。

⑯若是出门两天以上,我就没这“待遇”了。清明节,我从老家回来,打开门,我叫燕青燕青燕小青,它充耳不闻不作声,小鸟“记仇”了,在责怪我把它独自留家里。我继续叫它。好久,躲在按摩椅下的燕青勉为其难地应了一声。大约一小时后,它才出来,在我周围晃来晃去。我伸出手,它扭捏地飞过来,小爪子轻轻地握住我的手指,歪着脸看我。这是给我发抚摸它的信号,它要跟我和解。

⑰唉,这么小的鸟也有脾气,也有想法。

⑱小鸟都如此,何况是人呢。

(有删节)

1.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篇幅写一家人寻鸟,有什么写作目的?   
2.如果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读重音的一个词是(     
哦, 它在家里。
A.哦B.它C.在D.家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女儿很喜欢小动物,小时候为死去的金鱼哭了好几天, 眼泪能装满那个空鱼缸。
4.小鸟为什么取名为“燕青”?
5.“燕青”的可爱之处有哪些?   (写出四点即可)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角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文章开头句“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角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3.第四段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哪些内容能印证这一点?请简要概括出来。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个人的秘密

①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逛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蹭书看,就是到书店里只看不买。

②这天,肖静在书店一角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时,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炸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起就别看!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魂都没了。

③肖静 A ,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可是,书中小小的人鱼能接近王子吗?她跟王子有美好的结局吗?肖静日思夜想,牵肠挂肚,于是又鼓起勇气到另一家书店蹭书看。肖静发誓一看完《海的女儿》的结局就不再往下看。

④躲在书店的一角,肖静捧着《安徒生童话选》 B 地看了起来:啊,久违了的小人鱼,久违了的小王子……“小姑娘,我要打烊了!当耳边响起这样的声音时,肖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原来天都黑了,书店老板——一个60开外的老先生,正温和地招呼着自己。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可书中的世界依然萦绕在心头: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吗?她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⑤偶尔来蹭书看,老先生是不会发现的。肖静很侥幸,第二天便壮着胆再次走进书店,然后又直至天黑。当再次走出书店的时候,肖静坚定地对自己说:再也不来了,否则会被老先生识破的。可是,在茶饭不香地挨过两天后,肖静决定再蹭一次书看,那本《安徒生童话选》差一点点就要看完了,老先生应该不会发现的。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不来了……

⑥当肖静 C 地靠近书店时,看到坐在门口的老先生抬起头,眼睛透过老花镜看了她一眼,然后起身进了店内。老先生在干什么呢?有怀疑了吗?肖静有些忐忑。

⑦《安徒生童话选》终于看完了,可肖静发现书店内还有更多好看的书。它们就像一只只小手牢牢地抓住肖静的心。肖静在心里抵抗了一会儿,然后全线溃败:再看下去,如果被老先生发现,至多以后不来就是。

⑧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 D 的蹭书生涯中,肖静终于放下心来:老先生是个粗心人,他一直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不过肖静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每次快要走到书店时,总发现老先生看她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什么,再起身走到书架旁。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⑨肖静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看了多少书。这天,当肖静再次走到书店时,发现老先生不在门口。肖静没有多想,直接走进去,可失望地发现上次没看完的书不在原处,看样子是另有读者翻阅后放在了另外的地方。

⑩肖静正四下寻找,身后有人开口了:你是在找这本书吗?肖静转头一看,一位女士正递过一本书来,正是自己没看完的那本。肖静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吓坏了,轻声问:你是怎么知道我最近正在看这本书的?书店老板呢?那女士亲切地一笑,说:我爸病了。爸嘱咐我说,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很难得。我爸还说,一定要把你没看完的书先收着,等你来时再放回原处,好让你一来就能找到。抱歉的是,刚才我在忙,没注意到你进来。

⑪肖静惊讶极了,说:这么说……”女士点点头,温和地说:你每次走后,我爸便把你看的那本书收在抽屉里。下次,当远远地看到你来了,他便把书拿出来,放回书架原处……”

1.请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在文中A、B、C、D四处。
局促不安       胆战心惊       落荒而逃       如饥似渴
2.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3.本文题目“两个人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4.文章结尾当肖静听完老人女儿的回答,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揣摩她当时的心理,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描写方法,不少于50字)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过年

李木生

①金一兄约写过年的稿子,我想到了鲁迅。花了3天的时间,将《鲁迅日记》中每年的除夕与大年初一的文字一一抄写出来,再细细考量,发现鲁迅的过年有着鲁迅的味道。

②《鲁迅日记》开始于191255日,是他与许寿裳同赴北京教育部上班的时候。这天的日记有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一个南方人初入北方,情绪明显的低抑。而春节的出现,则要等到191326日:旧历元旦也。午后即散部往琉璃厂,诸店悉闭,仅有玩具摊不少,买数事而归。大年初一还要到部里上班。

③远离家乡,五四新风还没有吹起,一个人的年,当然是清寂而落寞的。今是旧历十二月三十日也。夜耕男来谈,这是1914年的除夕夜,只有绍兴老家的远房亲戚耕男来家聊了一会。初一更是在睡觉中度过,旧历元旦也。署中不办公事。卧至午后二时乃起1916年更是简素,初一仅记无事1917年是一个人在抄录古碑中度过的除夕,其冷清与凄凉几可触摸: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而初一只有两个字,休假。唯独1915年的春节过得有些特别:整整一天都在看望被袁世凯软禁的老师章太炎。这天的日记说,午前往章师寓,君默、中季、逖先、幼舆、季市、彝初皆至,夜归。鲁迅那时正是袁政府的一名部员,却偏偏要去拜访被袁囚禁的老师,还要待上一整天。在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的将近3年里,鲁迅曾7次前往老师处探班,劝绝食中的老师进食,其日记记述这些探望,总是晚归夜归傍晚归。甚至在鲁迅离逝世还有10天的时候,写下名篇《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文中有这样的话: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④虽然他的一生都身处国运坎坷、民族灾难接踵而至的乱世,可是鲁迅的过年也偶有欢乐的时候。比如1920219的日记:晴。休假。旧历除夕也,晚祭祖先。夜添菜饮酒,放花爆。绍兴的老宅卖了,领着母亲、夫人朱安、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于1919年的12月,迁居于北京新街口公用库八道湾11号。这是鲁迅一大家人第一次在北京的团圆之年,有老人更有二弟三弟的孩子们,不仅拾起了中断好久的祭拜祖先,还要在祭拜完毕之后,围绕着母亲添菜饮酒;不仅要添菜饮酒,更要在微醺之后,领着孩子们放花爆。这种欢乐,也映照着童年过年的欢喜。【A】

⑤这样欢乐的过年情景,在他以后的日子里,还有过两回。一次是1927年在广州,一次是1933年在上海。192721日是除夕,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朱家骅在家中宴请鲁迅,夜往骝先寓夜饭,同坐八人。第二天,旧历元旦。午广平来并赠食品四种。一直到年初三都有爱人许广平相陪,其心情是愉悦明亮的,尽管就职的中山大学与革命策源地广州都有着诸多不顺,也不能改变他过年的好心情。初三的日记中有上午同廖立峨等游毓秀山,午后从高处跃下伤足,坐车归。已经46岁的鲁迅,居然可以像一个青年人一样从高处一跃而下,生命力正被爱情激发得蓬勃而冲动。等到他再一次燃放花爆,已是六年之后的1933125日,旧历除夕也,治少许肴,邀雪峰夜饭,又买花爆十余,与海婴同登屋顶燃放之,盖如此度岁,不能得者已二年矣。在二弟三弟之后,鲁迅的儿子海婴也已经4岁,正是欢乐的童年,燃放之且攀到屋顶之上,简直有些忘形的感觉。【B】这天的日记,虽简短,包含的内容却多。

⑥鲁迅的过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劳动。192427日大年初三,鲁迅写成小说《祝福》;1925年大年初一,自午至夜译《出了象牙之塔》两篇,写成《风筝》,初二又夜译文一篇,初三下午至夜译文三篇1932319日,大年初二,刚刚结束逃亡回寓,便夜补写一月三十日至今日日记1933年大年初一分别为好友许寿裳、画师望月玉成和台静农书写自撰诗三首;1934年大年初二写杂文写《过年》,里面有这样的话: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我常常想,鲁迅就是现当代中国最大的劳动模范吧?

19351936两年的春节,鲁迅再也没有了曾经有过的过年的欢乐。身体衰病,白色恐怖,文化围剿,瞿秋白、柔石们的被杀被捕,燃放花爆的心情一去不返。但是鲁迅毕竟是鲁迅,他将一个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祥林嫂捧献给人间,告诉我们即使在春节的祝福与欢乐中,也不要忘了那些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人们。

(选自《百姓人家》有删节)

1.本文抄录了《鲁迅日记》中每年除夕与大年初一的文字。鲁迅的过年有哪些特点,尝试每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2.文中画波浪线处鲁迅先生的两则过年日记任选其一,体会其语言背后的心理。
3.文章第③段写鲁迅1915年的过年,除了“整整一天都在看望老师章太炎”,还写了与之相关的哪些内容?为何要写得这样详细?
4.如果把下面一段文字放入文中,【A】与【B】哪处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阿长与〈山海经〉》)

5.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许寿裳同赴北京教育部上班经历是鲁迅先生第一篇记录除夕与春节生活的日记。
B.写《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内容是为了解释这一年春节日记“晚归、夜归”的原因。
C.“鲁迅的过年也偶有欢乐”中“偶”是偶然的意思,强调鲁迅快乐过年次数之少。
D.第⑥段列举鲁迅先生多篇作品意在突出他过年多在积极创作,堪称“劳动”模范。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包装,要让消费者一见钟情

童云

①现代茶产业中,茶包装对茶品流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叶在储运、销售、消费等流通过程中,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可使茶品得到有效保护。

②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有一盒引人注意的小茶样,虽然盒中的茶叶早已陈化结块,但它不仅见证了中国茶叶外销的光辉历史,见证了航海史上著名的商船哥德堡号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证明了中国茶包装的科学性。当时的茶叶出口包装,对密封性要求比较严苛,因此中国茶商采用锡罐或锡纸包装的方式,一举解决海运途中有可能产生的茶味返潮、发霉等问题。据展品文字介绍,这艘于1745912日沉没的轮船从中国出发时,载有370吨中国茶叶,哥德堡号上的茶叶从海里打捞出来后,竟然还有香味呢

③如今的市场上,有些茶包装实在太过豪华,一盒茶叶感觉挺沉,待打开一层又一层包装后,却发现里面的茶叶只有一星半点。这样的茶品,既见人品,又见企业品质。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日常选茶讲究的是合理原则——第一要考虑自身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可购得的茶叶质量与数量;第二要知道不同茶叶的品鉴方法;第三要了解茶叶的储存与保鲜方法。试想,假如包装成本占了大头,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你还能喝上质量上乘的茶吗?如果不能,茶也就失去了广泛的消费群体。

④说起来,云南普洱茶的包装就很朴素至简,既便宜又方便运输。普洱茶的毛茶压制成饼晾干后,用棉纸一饼一饼包好,然后按一提7饼的数量用笋壳包装好,再按一件6提的方式分装进竹篓后,就可以从产地运到各地存放、销售了。这种包装方式体现了云南人朴素而中正的制茶意识:茶是用来喝的,茶树每年都会发出新叶……

⑤事实上,茶包装是以茶叶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涉及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装潢设计、品牌形象、标准法规、质量控制等。茶包装设计的真谛,就是在茶性中寻求个性特色,对特定商品包装进行物质与精神功能的目标定位。

⑥生活中,茶包装是与茶叶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的视觉形象。不同的茶叶产品自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比如在网络时代,某种产品的消费者有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生产者只有充分了解消费对象,并对其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等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从而设计出符合茶品定位的个性包装,让消费者一见钟情,才会稳固并扩大消费市场。

325日,春茶上新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2号修改单,对食品包装的内容有了更为细致的规定。特别是在包装成本上,规定茶叶及相关制品的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这无疑为老百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铺平了道路。

⑧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食品包装学》,提出了茶包装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倡适度包装,尽量简化包装,既达到包装目的,又节约成本……不要盲目使用进口材料,在包装容器的设计上力求严谨实用等。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4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茶叶在储运、销售、消费等流通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可使茶品得到有效保护。
B.茶包装是以茶叶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涉及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装潢设计、品牌形象、储运销售、消费流通、质量控制等。
C.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第⑧段运用了引用,第③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第⑥段运用了分类别。
D.第⑥段划线处“有可能”表推测,说明产品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一情况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2.分析文章以“茶包装,要让消费者‘一见钟情’”为题的好处。
3.某制茶厂准备为出口到俄罗斯的茶叶设计一款包装,请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以下哪一种方案是最佳选择,并说明原因。
A.红木材料制作,金色刻字,高端大气上档次,彰显我国大国实力和气魄。
B.用牛皮纸包成“枕头包”,细绳捆好,上贴毛笔书写“春茶”二字的茶票。
C.锡罐包装,上面印有俄罗斯套娃小人手执一盏茶的图案,设计美观又灵动可爱。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荻维何,维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又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1.选文围绕竹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全。
(1)_______________
“我们”当年在食堂吃竹笋。
(2)_______________
“我”看父亲挖竹笋
“我”饮竹笋汤,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
3.第⑨段先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后面又说“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当前,大多孩子都衣食富足,未经风雨,也没有了“竹笋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当代青少年应如何重拾“竹笋”精神。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碗浓浓的鸡汤

王柳茵

去吃地锅鸡?一个朋友提议到。

可以”“可以”……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③我也十分喜欢地锅鸡汤。在火红的柴火下,煨出的一锅汤,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了记忆与温暖的味道。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验。

④我所成长的岁月,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的时代,排骨汤、包饺子、炖鸡汤一定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奢侈与欢喜。如果平时能吃上一两顿,那一定是有天大的喜事:或隆重的贵宾莅临,或远方的亲戚探访,或是经济上暂时的富余。总之,这一顿与肉食有关的饭,一定可以幸福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炫耀好几天。

⑤父母都是特别勤劳的人。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很多的鸡雏,而且一下就是四五十只。那时候各家各户存储的粮食不多,而鸡是要靠粮食养大的。对于母亲的大手笔,邻居们往往很是惊诧,母亲笑而不语。

⑥几十只鹅黄的鸡雏在院子里很是可爱。圆溜溜毛茸茸的身子,如水般清澈的眼神,还有叽叽叽叽的叫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牵动着我好奇的目光。我有时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伸出手去摸它们,甚至央求母亲捉一只,捧在我的手心里,连手心被啄了一下,也觉得有说不出的亲昵与欢喜。母亲却常常不让我们靠近,怕我们的粗心与鲁莽,怕走路不小心,一脚踩踏了幼小的鸡雏,会令它们死于非命。鸡雏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意外,比如老鼠、黄鼠狼的偷盗,比如瘟疫的袭扰,比如猫儿的觊觎,比如急促的脚步。

⑦鸡雏在母亲温润的爱呵护下,渐渐长大。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由父亲用一根扁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每当夕阳西下,父亲又披着月色星光,将两筐越来越沉的鸡雏挑回家去。

⑧小鸡渐渐长大,父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也许是心疼父亲的身体,也许是想改善一下寡淡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忽然说:明天我们杀一只小公鸡来吃。姐姐和我自然十分欢喜。

⑨杀鸡,褪毛,开膛,清洗,剁块,拌料,翻炒。母亲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灶下红红的柴火上蹿下跳,锅里的油滋滋的冒着热气,拌上粉面的鸡块被母亲倒进锅里,随着锅铲的翻动,香味渐渐溢了出来。我在灶下咽着口水,不肯离开,贪婪的眼睛一直盯着锅铲下那炒得干爽且两面金黄的鸡块。许是母亲看出了我的馋相,便从锅里挑出易熟的喷香的鸡肝,解一解我那按捺不住的馋虫。

⑩两斤左右的一只小鸡,似乎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和上一块面团,擀成宽宽的面片,在鸡汤炖好之后,下到锅里。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厨房里,一起享受这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⑪成年后的我,一直对地锅鸡汤不改初衷。父亲去世后,母亲在老家院子里独居。周末时,我也会买上一两只鸡,给母亲做鸡汤。然而,总是不如记忆里的味道。有一天,又说起小时候吃鸡汤,母亲感慨地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肉。我才想着多喂点鸡,留着给你们几个增加点营养,改善改善生活。鸡长大要吃很多粮食,让你爸挑着筐把鸡放到野地里,还不是为了多省点粮食?

⑫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懂得了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父母拼尽全力,倾其所有,给予我们最周全的护佑和最深沉的爱意。无数个日出日落,阴晴风雨,父亲肩头一直挑着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无尽爱意!

⑬后来,母亲也和我们在人群中走散。所有时间里的人和事,一经逝去,便不再回来。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是我此生追忆不止的残缺与遗憾,更是我铭刻心头的惦念与眷恋。

⑭那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承载着成长岁月中父母多少浓浓的爱啊!

(选自《文讯》,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体现“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的事情,写出四点。
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
3.全文以“鸡汤”为线索,第⑤~⑧段却用大量笔墨叙写父母养鸡的艰苦经历。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有人说,文章的第①②段多余,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实干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学生敬献鲜花,军人重温誓词,青年党员肃立默哀……日前,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庄严肃穆,布满累累弹孔的巨大石碑如一部翻开的台历,将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无声诉说着92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无论是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年轻的左权,还是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杨靖宇,抑或是千千万万前赴后继、丹心报国的热血青年,爱国是他们内心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

③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春是漫漫长征路上那一声坚定的跟着走,走向柳暗花明的胜利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春是一穷二白下的艰苦奋斗,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春是勇立潮头,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在矢志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汇聚起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

④峥嵘岁月中,有一种信仰历久弥新。在黄土垒就的斑驳窑洞里,毛泽东同志以朴素但激动人心的语言,拨开了亡国论”“速胜论的迷雾,洞见了胜利的未来。众多青年穿越封锁,奔赴延安,在茫茫黑夜中觅得光明。从抗战时期的革命先锋到新时代的复兴栋梁,一代代有志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生长出坚如磐石的赤诚信念,谱写出热情浓郁的青春华章。

⑤复兴征程上,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护佑高原百姓健康,最美医生索朗片多12年来一人一马,心中写下近1300人的健康账册;坚决回击暴力行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解放军战士陈祥榕为保卫祖国边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在科研一线,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自觉把浓浓爱国之情凝结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才能在实干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进一步激发强国有我的爱国热情,努力创造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青春业绩。

1.阅读全文,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提出_______的观点,接着 ________,最后论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并指出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请你谈谈如何才是真正的“实干”。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