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笔画、笔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一叶可知秋,见微而知著。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中,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一朵朵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浪花,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请你参加以“大唐文化我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逢其时   知责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下“惟青年为之,方可致未来!”请你正确、规范、工整的写出“惟”的笔顺。


(2)【活动二:做宣传   勇担当】结合链接材料,为《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写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链接材料】

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网络。这场音乐会,不仅有常规的乐队演奏,还邀请多位艺术家以朗诵、韵白等方式展现唐诗的风采。伴着空灵的古琴声,音乐人用粤语吟诵《春江花月夜》,带来别致的韵律之美;戏曲演员身着戏装登场,将边塞诗的苍凉壮阔演绎得淋漓尽致……

(3)【活动三:深探究   微提案】请结合链接材料,为新时代的秦腔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链接材料】

2017年,西安演艺集团面向西北五省招收120名学员,联合西安市艺术学校成立秦腔委培班。六年间,累计投入教学、后勤经费近2000万元,一批老一辈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参与制定教学规划,30余名秦腔骨干担任主课教师。2022年4月,西演青年团揭牌成立……

(4)【活动四:重朗读   悟深意】安安准备在校园广播站“朗读者”节目中朗诵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请你给他一些朗诵建议。
2 . 请你参加以“我和我的家乡之魅力宝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宝鸡古称为陈仓、雍城,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中国钛谷。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它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扼守陇海铁路西部之咽喉,是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历史悠久,有277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及陈仓石鼓、何尊、速盘、铜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②宝鸡是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拥有法门寺、太白山、关山草原、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及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委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特产或西府小吃。2016年1月,宝鸡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活动一:写寄语】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笔顺依次写出“家”字的笔画。

(2)【活动二:数家珍】阅读上面材料,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民间手工艺术、知名品牌新产品(不少于4个)。
(3)【活动三:赞宝鸡】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请你书写赞美家乡的古今诗句,自我原创尤佳。
(4)【活动四:见行动】美丽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你的智慧。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提示:可以涉及诸如生活垃圾处理、孤寡老人赡养、城镇化农村文化自救与振兴、数字化农村建设等内容。
2022-10-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草长莺飞三月天,又是一年植树节。”继班委会在3月12日组织开展植树节活动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掀起了一股“树文化”热,邀请你一起来参与。
(1)【我来撰稿】雨晨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一篇通讯稿推送到班级公众号上。她想选择一幅图片作为主题图,你认为下面哪一幅更合适呢?请从图片内容与主题角度给她提出建议。
图一

图二

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来研究】涛涛喜欢琢磨汉字,他了解到很多树的命名挺有意思,并引发不少联想,请在图中画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右旁“白”就是“伯”,大哥也。柏与其它常用木相比,质材优良,位居长兄,故名。联想:古代和“伯”一起表示长幼之序的还有①_____、叔、季。
右旁“辛”乃宰省,所以“梓”不读xīn而音zǐ。联想:古代梓木村村有之,遂称家乡为②_____,称木匠为梓人,称棺材为梓宫。
古人迷信桃枝打鬼,桃符辟邪。鬼邪畏惧此树而逃,故名。联想:“桃”在书写时笔顺很容易出错,它的第③_____划是“竖弯钩”。

(3)【我来阅读】语文老师对涛涛的分享很是赞赏,又提醒大家,在我们读过的名著中其实也有不少关于“树”的故事,不妨也讲来听听。你能从下列素材中挑选一个,简要给大家讲述它的故事吗?
A.《西游记》   人参果树       B.《水浒传》   垂杨柳
(4)【我来普及】航睿平时常关注时事,他联系到最近新闻中常提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大家带来了两则信息: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二】

2021年1月14日,湘潭继连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再添一块国家号招牌——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国家卫生城市”,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升级和快速发展,生态与居住环境的持续优化,城市脏乱差的根本改变,居民生活幸福感极大提升。它是我国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来之不易;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化和延展,既靠民,更惠民。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围绕“绿色发展的意义”,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022-09-19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班级开展以“传统文化,锦绣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了以下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咏诗词佳韵,承先贤遗风】

中国风是什么?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弘大气,也是径通的含蓄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中国风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甲】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

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如雷guàn(  )耳的文人墨客相遇【乙】我们看见李白的自信豪情——“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懂得杜甫的桑(  )深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辛弃疾的报国热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咏诗词佳韵,承先贤遗风,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1)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qū     jùn          
B.qǔ     juàn        
C.qǔ     jùn          
D.qū     juàn        
(2)【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冒号
C.【甲】分号          【乙】冒号
D.【甲】分号          【乙】句号
(3)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幽的第一笔是:撇折;长的第一笔是:撇
B.幽的第一笔是:竖;长的第一笔是:横
C.幽的第一笔是:撇折;长的第一笔是:横
D.幽的第一笔是:竖;长的第一笔是:撇
2.【笔墨藏风骨,丹青亦含情】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中国画把时代创造者的情感和内在力量,结合民族精神来思考,并转化为艺术创造,是中国画在造型、笔墨、意境方面进行现代性探索的方向。这些年,一大批中国画作品,在创作实践中向着时代、向着【甲】(A.雄浑B.雄伟)丰厚的人文境界求索。当审美凝聚创造精神,笔墨境界便逐渐呈现出文化自信,这是民族的精神,也是艺术的历练。为了建设美好的中华审美家园,美术工作者【乙】(A.心无旁骛B.趋之若鹜),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境界,立足于审美理想,_________,自然生发,意气盎然。


(1)从文段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写填入处。(只填字母)
【甲】(     )【乙】(     )
(2)在文段划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重回繁冗
B.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重回繁冗
C.让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褪去繁冗
D.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褪去繁冗
3.【品茶论至道,盈室留余香】

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而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唐代茶具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这套茶具,曾风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体现了以使用为主兼及情趣的特色。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雅致,又非唐人所能企及。茶具的发展,显示出典雅、古朴、绮丽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1)某同学向大家解释“风靡”的意思,他从字典中查阅了“靡”的词意。下面是其中的三个解释:①倒下;②细小;③没有。请你帮助他选择“靡”在本词中的义项,并解释“风靡”的意思。
(2)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4.一位同学准备为学校的茶艺室撰写一副对联,在推敲用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完成对联。(  )
石鼎①_____诗咏②_______③_______汤沸_______④时
A.①火红②处③竹炉④迎客B.①火红②后③竹炉④客来
C.①红火②后③茶炉④迎客D.①红火②处③茶炉④客来
2021-11-05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