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______   (2)便向路______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4.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2016-11-18更新 | 4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卷)语文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       ,号 ,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
(2)竹柏影也( )
(3)至承天寺 ( )
(4)少闲人( )
3.描写月光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作者是怎样使这一描写生动形象的?
4.作者的文采让很多人追慕,正应当处于大展宏图之时,但作者却说自己和朋友是“闲人”两个,你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2016-11-18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2)属凄异
3.文章第①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2016-11-18更新 | 7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卷)语文
201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4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八尺有余(            )        视之            (            )
我也       (            )        ④今齐地千里 (            )
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2016-11-18更新 | 6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长春卷)语文
2013·吉林·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之者谁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2016-11-18更新 | 4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卷)语文
2012·吉林·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堤——水乡陆途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①陆途:地上的道路。②病涉:苦于涉水行走。③泽国:低洼积水之地。④籧篨:芦苇。⑤漉:淘干。⑥实:填塞。⑦汱:排水。
1.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
2016-11-18更新 | 10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卷)语文
201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7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 ) ②小惠未( )③小大之( ) ④望其旗( )
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7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长春卷)语文
11-12八年级上·吉林松原·期中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太公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踽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③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④务:事务。⑤数延见:经常召见。数,屡次。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朕少弓矢
(2)宿中书内省
2.文中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3.唐太宗和邹忌,一位是善治天下的君主,一位是婉言进谏的臣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7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1-12七年级上·吉林松原·期中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 ) (2)陶后有闻( )
(3)香远清( )(4)濯清莲而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4.《爱莲说》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6-11-18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0·黑龙江鸡西·中考真题
10 .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 翳:
(2) 太守谁 谓: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1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