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99 道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
1 . 小珍应朋友之约,赏春景,品美食,心情舒畅,写下了一篇随笔,并将文字内容与朗读音频发给你,请你帮她修润。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春来,叮咚的泉水叩响了春天的门扉,蛰伏了一冬的小草发出新芽,柔软的柳条显露出浅浅的鹅黄,枝头上鸟儿的歌声也瞭亮起来,与轻风流水应合着……我迎着春风出行,告别喧的都市,乘车翻越箭筈岭,前往千水之滨的千阳县城,品尝《千年陕菜》中堪称“西部一绝”的千阳大肉泡馍。

1.你发现小珍在朗读时有两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准确,请你帮她纠正。
(1)(      )       (2)喧(      )
2.你再次阅读小珍的随笔时发现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你帮她改正。
(1)“瞭亮”应写作“______       (2)“应合”应写作“______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青春无价,大有可为。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永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力量。广大青年必须坚决扛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擎起青春火炬,焕发青春动力,擦亮青春本色,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里大有作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彩,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担当的青春篇章

(1)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青春无价,大有可为

(2)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_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四模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春节         了中国人一年中最深刻也最浓烈的情感,围绕这个节日生发的种种庆祝仪式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华文化中最zhēn   zhì动人的部分。而春晚自创办以来,就作为这种仅式感的具象化表达,创造了中国人持续共享了四十多年的春节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春晚”与“文化”这两个关键词的        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讨论。一年一度的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已不仅仅是喜庆欢腾、kāng kǎi jī áng的背景音,更多令人 的精品文化节目走上了这全球观看人数最多的中国电视舞台。各类高品质的节目,使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赢得海内外观众的广泛zàn   。正如外媒所言,总台春晚已成为一场高水平的文化,一个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平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ēn zhì(      )(2)kāng kǎi jī áng(       )(3)zàn   (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寄望 组合 字斟句酌B.寄寓 组合 回味无穷
C.寄望 组成 字斟句酌D.寄寓 组成 回味无穷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总台春晚已成就一场高水平的文化,一个展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B.总台春晚已成为一场高水平的文化,一个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平台。
C.总台春晚已成就一场高水平的文化盛会,一个展现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平台。
D.总台春晚已成为一场高水平的文化盛会,一个展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昨日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百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自古多情伤离别,长亭、南浦、阳关、古道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场所,请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长亭】交通干道上,快马疾驰,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一场离别,感情深的人,少不得要相送一程。就在那十里长亭中置下yán   )席,推杯换盏,   )筹交错,依依惜别一番。也有那深情厚谊的人,含情脉脉,一程接一程地送。于是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行酒,竟能连着喝上十天半个月!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聚散别离是人生常态,伤离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人们与即将远行的友人或亲人之间难舍难分,故而一直送到岸边,路尽了才肯止步。南浦送别,秋风乍起,水波远去,岸边柳树迎来阵阵秋风,使人顿生凉意,但使人真正感到心寒的岂是这冷风,而是同友人的别离。

【驿站】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美好春光一日乍现。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1.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yán(        )          (2)(        )筹交错
2.【长亭】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三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   (2)阑珊: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反映长亭送别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注意上下联顺序。
①野陌花香寂 ②驿站桃花艳 ③春城池水清 ④长亭月色柔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交通干道上,快马疾驰,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B.也有那深情厚谊的人,含情脉脉,一程接一程地送。
C.聚散别离是人生常态,伤离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
D.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美好春光一日乍现。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来宾市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光,是这个世界最真的东西,它毫无保留、竭尽全力地去拥抱这个世界,它让昏暗的房屋变得豁亮,使凡尘事物得到感化,呈现出各具特色、bān lán 多姿、无与伦比的美而不动声色。

光,让人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不论是亮得晶yíng 耀眼还是一灯如豆,它始终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就像一位zhì 友,引领人们从迷茫走向海阔天空的新天地。回顾我泱泱中华几千年,涌现出无数家喻户晓、慷慨淋漓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就像一道道的光,照亮我们心底,指引我们前行。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豁亮B.海阔天空C.慷慨淋漓D.可歌可泣
昨日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七(1)班准备开展主题为“孝老敬亲”的主题月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以下是主持人的部分主持稿,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天也提倡“常回家看看”。
②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④可见,古往今来,孝都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
⑤乃至国家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⑥古人常说“以孝治天下”,
⑦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坚实支撑,
A.③②⑥①④⑦⑤B.③②⑥①④⑤⑦C.⑥③②①④⑦⑤D.⑥①④⑦⑤③②
2.下面是七(1)班班委制定的活动计划,序号①~⑨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七(1)班孝老敬亲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①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②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③提升收集资料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④思想准备:认真思考与有关的问题,打算为做些什么,如何为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⑤材料准备:背熟游子吟

⑥学唱《常回家看看》等歌曲;

⑦查询与长辈有关的资料,比如年龄、生日、属相、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

⑧想想要做哪些体贴长辈的小事情;

⑨准备感恩的小礼物……

三、活动过程

四、具体要求

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同学们对“孝”的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学习委员决定为同学们介绍“孝”字的演变及内涵。请根据下列图片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甲骨文中的“孝”字,上面的部分意思为长发长者,下面像是_______,指后代,意思是:______,这是古人对“孝”的最初理解。

发展到_____________,两者的字形有些相近,上面老人的形象更为具体,下面的孩子扶着老人前行,演化到到现代的文字,上为“老”字头,下为“_____”字,数千年来,_____孝的内涵的传承未变。人知其亲,报答生养之恩,“孝意识”便由此产生。

昨日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②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寄托期望,蕴含哲思。③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在激流瀑布中感叹磅礴的动力,在花鸟鱼虫中窥探生命的真谛。④这些文字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声音,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1.第②句中加点的“寄托期望”的短语类型是          
2.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小组成员围绕“青春”写了一段随笔,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①乘风四月,青衿之志可期。②人们总是把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③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春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④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之士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时代;到今天,有志的中国青年发扬并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⑤让我们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最美的模样。

(1)按词性划分,第②句中的“最”属于______词;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第④句中的“舍生忘死”属于_____短语。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名校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
9 . 小组成员写下一段随笔,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条条街巷有故事,一物一景有来头。

黄河翻滚,气势磅礴,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的精神气如它一般汹涌千年;西南边陲的大山里,一朵朵洁白的梨花忍俊不,如bèng溅的温暖火花,抚慰疲惫的旅人;久被遗忘的角落,容颜尽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千百次挺起身姿,令怏怏不乐的贾平凹焕发新生……有时候,成长的是万事万物,也是我们。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西南边陲的大山里,一朵朵洁白的梨花忍俊不(A.jīn       B.jìn)。(     )
(2)容颜(A.duì       B.tuì)尽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千百次挺起身姿。(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气pò________        (2)bèng________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名校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亲爱的孩子们,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你们留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即使你们心中会有多不舍,分别也终会来临。分别是人生常事,与不同对象告别,会有不同的心情。与朋友告别,是依恋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作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至。与家乡告别,是豪迈悲壮,不知前途如何,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远行。家乡早已记在心里了,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告别不仅是和过往的分离,更是对生命的修正。告别了野蛮,        ;告别了狭        ;告别了黑夜,        ;告别了肤浅,        ……告别,去掉生命的累赘肪,让灵魂的散慢字词,排列成优美的诗句,装订成图文并茂的典藉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多(zhū)B.记(míng)C.狭(ài)D.肪(zhǐ)
2.上面语段中画线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淋漓尽至B.义无反顾C.散慢D.典藉
3.上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即使你们心中会有诸多不舍,分别也终会来临。
B.分别是人生常事,与不同对象告别,会有不同的心情。
C.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
D.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告别不仅是和过往的分离,更是对生命的修正。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才能拥有宽厚 ②才能走向深刻 ③才能沐浴晨曦 ④才能靠拢文明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