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________(朝代)哲学家,道州营道人。
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方法词义
勾连成语法[事不宜迟]→[乎众矣](1)宜:___
课内迁移法[不闻机杼声]→[陶后鲜有](2)闻:_____
查阅字典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植”的常用释义: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亭亭净](3)植: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请梳理《爱莲说》的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爱莲说》菊花(衬托)→隐逸者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1)___ 气质风度→清高庄重
牡丹(衬托)→(2)____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这里的瀑布多姿多彩,变幻不定。有时,它像一阵风,岩壑间轻轻流转呼唤;有时它如漫天大雨,尽情地润湿山峦草木;有时,它是三两个隐者,躲在密密的丛林里轻歌曼舞;而更多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但是,你便明白了,大山的呐喊,原来是这样zhèn人心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zhèn(     )人心魄
2.下列关于语段中画横线字词词性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是代词,“在”是介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副词。
B.“这里”是代词,“在”是动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名词。
C.“这里”是介词,“在”是动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副词。
D.“这里”是代词,“在”是介词,“地”是助词,“有时”是名词。
3.语段中“多姿多彩”是________短语。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3 . 晓语同学发现古诗文中处处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有感而发写下了以下这段话。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中华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诗文的精髓。《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的表现;《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决心勇攀人生高峰,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吟唱;《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是王安石战斗的宣言;《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龚自珍借“花”自喻,是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体现;《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则透露出杜牧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饱含着情感的因子,诵以修身,习以养德,愿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打动你我他。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假期是忙碌学业的适度放松,更是开阔视野给自己充电的最好时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开展“中国城市——为你着迷”活动,邀你参加。
(1)一个城市,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个传奇。无论是历史、人文,还是美食、娱乐,亦或是建筑、风景等方面都会给你带来别样的体会。作为城市推介官,请你在吉林省内选择一个你心仪的城市,写一段推荐词,邀请八方宾客来旅游,不少于50字。
(2)自然山水,文化古韵;华夏文明,以诗传情。请根据下面的诗词,选择正确的省市。(只填序号)
A.山东                         B.杭州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     )
②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明·李梦阳(     )
(3)佳佳同学是班级有名的“万事通”,她认为知识来源于书本,读书可以博闻强识,而旅游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乘坐交通工具太耗时,还有可能水土不服。所以在家读书最好。作为朋友你将如何劝说她多出去旅游?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5 . 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智同学展示阅读《艾青诗选》的读书笔记,根据你阅读后对名著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曾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而后开始文学创作,在《向太阳》中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艾青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C.《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D.《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文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文学创作要想和时代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就要关注正在发生的时代变化。我们评判一部作品并不单纯从文学技巧【甲】表现手法的角度,而更看重文学提供的对于现实生活独特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看法以及新的表达。发扬乡村题材写作的优秀传统,塑造新人,书写新史诗,需要作家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tuò新视野。让生命中的文学时刻发出光亮,照耀这个时代充满生机的文学生活【乙】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评(       )          ②开tuò(       )
(2)语段【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甲】顿号   【乙】问号B.【甲】冒号   【乙】省略号
C.【甲】顿号   【乙】句号D.【甲】分号   【乙】句号

(3)语段中“文学生活”的短语类型是(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4)请提炼出语段中画线句的句子主干。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7 .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里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人生哲理孕育其中。“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借此强调对人世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③陆游《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④人生追求各有不同,身居茅庐,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临近中考,班级举行“写好每个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笔顺我掌握】笔顺,就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下面对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振”字的第五画是横。B.“作”字的第五画是横。
C.“耳”字的第五画是横。D.“钝”字的第五画是横。

(2)【任务二·错字我纠正】请你观察下面的图片,并改正其中的两个错字。

图中的错字“   __”应改为“_____”,   _____”应改为_____
(3)【任务三·字理我领会】下面一段话选自沈从文的《古人的文化》,阅读后写出你对写好字的认识。(不少于50字)

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来,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或图案美。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上极重组织)。此后的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的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也就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9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 (《论语·子罕》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战斗场面。
(4)中考在即,同学们引用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彼此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援疑(      )                            (2)久而乃(      )
2.你怎么理解作者说的“专”?   
3.本文的主旨是(     
A.述苦B.劝学C.赠别D.自夸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