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昌龄(690-75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古诗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诗的意思及修辞方法。
2.简要概括本诗的主题。
2024-04-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出塞                                                       【乙】出塞

[唐]王昌龄                                                     [清]徐锡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甲、乙两诗同为边塞诗歌,都有______________的风格。甲诗中的“关”指的是_________,乙诗所说的“玉关”即玉门关,此处隐喻山海关。
(2)请从情感角度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2024-04-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小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以下是他整理的这首诗的阅读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鉴赏锦囊

小文的摘抄

小文的整理与思考

A读诗题,了解内容《送魏二》从标题的①____字,可以看出,这是离别诗。
B品意象,感知诗情②《送魏二》中眼前实景(意象):___________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清秋时节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③______(情感)。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体裁是一首七言绝句。
B.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C.诗歌描写了诗人在风雨交加中送友人上船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
D.全诗虚实结合,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2024-04-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传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B.《龙标野宴》写于诗人被贬之际,末句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和《龙标野宴》中“沅溪夏晚足凉风”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龙标野宴》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4-03-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沅溪: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源出贵州,流经黔阳,北上注入洞庭湖。足:充足。
1.下列对诗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左迁”和【乙】诗中的“谪”都有降职贬官的意思。
B.【甲】诗首句中“杨花”“子规”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节令是暮春,又含飘零之感和羁旅之苦。
C.【甲】诗中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把“愁心与明月”一同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体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D.【乙】诗中“相携”“就”二词表现了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之感。
2.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4-03-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仿照示例,完成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示例: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景定境]
诗歌中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等灵动而又含情,使画面更为美妙。
[一景定境]
(1)诗歌中的____________等暗示时节,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一字着情]
“日暮蒹葭空水云”中,“空”字用得好,既营造了一种旷远而孤寂的意境,也反映出友人离开后,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一字着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中,________
2024-03-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前两句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三四句中的“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体现了_______;五六句中的“_________”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而“临易水”则运用典故暗示了将士们的豪情。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画线句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所呈现出的画面。
3.本诗与王昌龄的《从军行》都明确表达了将士们的决心,请结合两诗的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4-01-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甲】诗首句从昨夜写起,以景起句,描绘出一幅迷蒙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
B.【甲】诗中一、二句的“寒“与“孤“都运用了移情手法,表面上写雨寒、山孤,实际上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C.【乙】诗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D.【乙】诗“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将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2)同是送别诗,【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各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023-11-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①沅溪:今湖南元江。②弦歌:指音乐和歌声。③不曾空:不曾缺失。
1.【抓标题】【乙】诗中“谪”一字与【甲】诗标题中的“_________”二字照应。
2.【明意象】诗人常借“明月”意象来诉情。请根据【乙】诗画线句内容,仿照下面【甲】诗示例,对月诉情。
【甲】诗示例:月亮啊,我满心忧愁,请把我对王兄的思念带到他的身边吧!
3.【品情感】请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甲】诗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BC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迁客:指遭贬迁的官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①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②班马:离群的马。
我选__________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一)古诗赏析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1-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