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姚鼐(1732-1815)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完成各题。
【足迹·名山大川】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不可登。及既上,苍山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色,而皆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②磴(dèng):石头台阶。③几(jī):几乎。④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⑤樗(chū)蒱:骰(tóu)子。⑥极天:天的尽头,天边。⑦绛:红色。⑧皓(hào):白色。⑨驳:杂。⑩偻(lǚ):曲背。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丙】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回视日观以西
B.苍山雪/至于者歌于途
C.曰,此东海也/异二者之为
D.而皆偻/为佣耕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在描写潭中鱼的时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鱼儿的活泼,有生气。
B.【乙】文在描写雪后泰山日出之景时,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进行描绘,冷暖色调的对比,展现了风景的壮观。
C.【乙】文中画线句子,正确断句为: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丙】诗中王安石登上了飞来峰,望见了日出之景,令他精神大振。
4.中国古代文人的写景类作品往往与仕途、家乡、际遇等紧密联系。你的学习小组发现三篇选文都与作者的仕途有关,请你结合课内所学以及表格中“人生的经历”,探究三篇选文的不同情感。
人生的经历蕴含的情感
【甲】柳宗元在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乙】姚鼐经历了十三年科考,入仕后发现官场与自己的理念不合,于是告病辞官。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以及文章背后展现的面对宦海沉浮,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丙】王安石初涉官场,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信念。
2024-04-1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2 .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淤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游媚笔泉记》清·姚鼐)


【注释】①墉:城墙。②巂:嵩周,即杜鹃。③鬣:马颈上的长毛。
④沜: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状的水池。⑤罅:裂缝。⑥摩崖:在山崖石壁上铭刻的文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步循溪西       向西
B.积雨始       天放晴
C.复西循崖二里       大约
D.被而       铭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②石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3)这则游记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回答。
2023-10-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登泰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②樗蒱: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立起来很像山峰。③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1.小西同学想要知道“或曰,此东海也”中“或”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或”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不确定,或者B.有时C.有人D.也许
2.文中“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直接描写了日出胜景,令人遐想不已。杜甫途经泰山,赋有《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绝唱,这和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2-1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姚鼐:清代散文家。②舂(chōng)锄:鸟名,即白鹭。
1.请你说说“飞飞”“扑扑”两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请发挥想象,描写诗歌最后一句“一带山田放水声”所展示的画面。
2022-10-05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5 . 品泉赏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件雅事。请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②以岁三月上旬,步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③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墉:城墙,高墙。②崭横:形容山崖高峻地横挡在前面。崭:山势高险。③龙溪:溪水名。④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⑤罅(xià):裂缝。⑥左丈学冲: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左丈学:左世容,字学冲,乾隆举人,曾任武进县教谕。姚鼐为他的诗文作过序。
1.断句有方。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左 丈 学 冲 于 池 侧 方 平 地 为 室 未 就 要 客 九 人 饮 于 是。
2.释义有法。根据提示,完成任务。

任务

句子

提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复西循崖二里课内迁移: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2)步溪西入参考成语:循序渐进
(3)山风查阅字典:①步兵,士兵。②死。③完成。④突然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意思。(4)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注意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3.语言有味。第二段中“鸟飞若坠”中的“坠”字很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
4.行文有因。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2022-06-06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

《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登泰山记(节选)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①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②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③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注释】①崖限:像门户一样的山崖。②磴(dèng):石级;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四十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日更定矣             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至其巅                 拜蒙母,结友而别
C.古谓天门溪水       莲,花君子者也
D.世谓之天门云     火伴惊忙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虽同为“记”,都有所不同。乙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以_______和描写为主,情景交融,景中传情: 甲文则吸收了骈文赋体对偶的句式特点,强化了________、抒情的色彩。(两处都填表达方式)
2022-05-19更新 | 3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磴:石头台阶。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雾凇沆砀(                  )             
(2)焉得(                    )
(3)既上(                   )               
(4)(                     )
2.翻译下列语句。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甲乙两文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雪之大,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山之高。但两文写景方法又有不同,甲文用____________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轮廓,乙文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描绘出雪后泰山之美。
4.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1-1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崖限:像门户一样的山崖。②磴:石级。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四十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定矣     求之地中,不颠乎B.上下   而或长烟
C.余饮三大白而别   然后能自D.下船       徐公何能君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出怎样的艺术境界?(3分)
4.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 .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缘。⑥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水尤清冽(        )②乃记之而(        )③被而(        )客九人饮于是(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概括其主要内容。
5.【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作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2021-10-2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也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向西
D.越长城之,至于泰安限:限制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021-06-18更新 | 51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