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陈忠实(1942-201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竹笛

陈忠实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

②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③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经过小镇回家,猛然看见一个老头蹲在地上,他的面前摆着一大把我盼望已久的竹笛,它们在阳光下折射出炫目而高贵的光芒。

④我走近老头,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老头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随便挑一支吧,它能保证让你快乐。”说着,老头拿起一支准备好了的竹笛,靠近嘴唇,立即有清越的笛声从奇妙的笛孔溢出,像是一条音乐的蛇明快地蜿蜒在小镇的上空,吸引了无数侧耳倾听的人们。魔术般的竹笛牵动了我的心旌,我毫不犹豫地对老头说:“我就要你吹的这支。”

⑤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而盛大的舞蹈。

         。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江湖侠客,心里激荡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⑦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练习得特别认真。

⑧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⑨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固执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⑩后来,那支曾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在窗边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⑪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优美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回忆。

(选自《作文素材》2019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本文虽是一篇散文,但却双线并行——以“竹笛”为明线,以作者对“竹笛”的情感态度变化为暗线。
B.“竹笛”这一物象既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也象征了儿时的作者,意蕴丰富。
C.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借助对落日、归鸟、小草的描写,用了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D.最后一段表达了我虽不想吹奏竹笛,但内心仍满足的感受,不但与文章标题相照应,还艺术性地收束了全文,自然隽永。
2.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但后来那支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出原因吗?请把它写下来。
3.文章第⑥段空缺处有一段描写,下面哪一句填入更恰当?请结合上下文,作出判断并说说选择该句的理由。
【A】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B】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轻快地把苍凉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答:我选择(         )句,理由:__________
4.让我魂牵梦萦的“竹笛”最终沉默了,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了什么道理?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感悟呢?
2024-05-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的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嘴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巅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好遇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乡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平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子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一株柳”、“极其平常”等语句极力渲染柳树的平常,实则是为下文写其“神奇”蓄势。
B.第③段的环境描写,目的是表现我对高原环境的厌恶和不适。
C.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高原环境对生命的残酷。
D.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托物抒情,为读者展现了一副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
2.第⑧段作者笔锋一转,花了许多笔墨来写家乡河边的柳树,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023-09-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①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②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

③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④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

⑤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

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1.小杨发现这篇文章记录了玉兰花生长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请你阅读全文,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情节用心守护没有开花(1)(     )满树病态去年变绿(4)(     )
情感期待失望无奈(2)(     )(3)(     )惊喜
2.小周认为第③段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3.小杨和小周分别在文中摘抄了这样一句话,请你按要求进行赏析。
(1)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请从描写角度赏析)
(2)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4.小杨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颇有不解,小周提示他,可以抓住“生存劫难”和“人生况味”两个关键词来理解。请你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023-07-15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草园的月色

陈忠实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法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④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A.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葚”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绕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⑦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⑧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⑨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⑩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⑪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B.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⑫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⑬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⑭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⑮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⑯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1.文章第①~⑤段是如何一步步引出百草园的?分析并回答这样写的妙处。
2.从以下句子中任选其一,字斟句酌,品析加点字词的妙处。
①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
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我选择第__________句,________
3.景物描写能渲染文章气氛,帮助作者更好地表情达意。本文中共有A、B两处较为集中的景物描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进行分析。
4.读到第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议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小语:第段多余,删去不影响,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小文:我觉得它对于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情感的不同。
2023-06-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五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家有斑鸠

陈忠实

①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第一声入耳,我便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②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文学评论家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这座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更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这一排房子的后院连着后面一排小楼房的后院,中间有一排粗大高耸的树木分隔。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在人刚开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梭子黑鸟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儿,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校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③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乌兽共处的苹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几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却无法算计。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下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的捕杀bīn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④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⑤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像辨识家乡的各种鸟儿一样,不足为奇。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也是我所见过的鸟窝中最简单最不成型的一种,简单到仅有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我曾经在60年代的小学课文上看到过以斑鸠为题编写的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⑥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⑦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⑧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它还是飞走了。

⑨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入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撒抛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zhì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鸩。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bīn(           )       停zhì(           )不前       (           )   (           )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3.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1)【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用标点停顿,作者为什么这么处理?
(2)【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坞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4.本文麗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5.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2023-06-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草园的月色

陈忠实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梧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的桑葚”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捕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⑦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⑧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⑨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⑩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⑪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迭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援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树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⑫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⑬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⑭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⑮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⑯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

特点

情感

(1)________

朦胧

(4)______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

(2)_____

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

(3)_____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1)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2)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全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在美文品读课上,两位同学针对文章第⑯段有不同的理解。小文认为这一段多余,删去也不影响,反而会使文章更加简练;而小鑫同学则认为这一段对主旨表达有作用,不能删。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4.文学兴趣小组决定将本文选入下一期的班刊《萌芽》中,你认为本文更适合编入下面的哪一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凡人小事             温馨回忆             人生感悟
5.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情感的不同。
2023-06-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蚕儿

陈忠实

①从已经开花的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小心地撕开,轻轻地扯大,把那已经板结的棉套儿撕扯得松松软软。摊开,再把铜钱大的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由关帝庙改成的教室,坐在自个从家里搬来的大方桌的一侧,把书本打开。

②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老师把一张乘法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六一得六……”我念着,偷偷摸摸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③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籽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④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⑤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⑥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你养了多少?”“……”我忽然难受了,“没养。”“那好。”他不知我的内情,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着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⑦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⑧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⑨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走进教室,讲义夹上搁着书本,书本上搁着粉笔盒,走上讲台,和往常一模一样。我在班长叫响的“起立”声中站起来,一眼看见,老师那双眼睛里有一缕难言的痛楚。

⑩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情绪慌乱,说话结结巴巴:“同学们,我们上音乐……”老师勉强笑着:“我教,你们跟着唱:‘春风,吹遍了原野……’”我突然看见,刚唱完一句,他的眼角淌下一股泪水,立即转过身,用手抹掉了。然后再转过身来,颤着声,又唱起来:“春风,吹遍了原野……”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应着唱。“我要走了,心想给大家留下一支歌儿……”他说不下去了,眼泪又窜下来,当着我们的面,用手绢擦着,提高嗓音,“同学们,唱啊!”他自己也唱不出来了,勉强笑着,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了。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我们从他手中夺过行李,走出小房。我终于忍不住,问:“蒋老师,为啥要走呢?”老师瞧着我,淡淡地说:“上级调动。”“为啥要调动呢?你刚来!”。蒋老师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⑫我迷蒙的心里透出一条缝儿,于是就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自古谁见过先生脱了衣裳,跟学生在河里打水仗?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⑬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⑭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米。“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⑮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1.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情节发展老师自报姓名老师了解养蚕的事师生养蚕网丝
“我”的
心理感受
温暖高兴难过

2.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他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②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4.小说以“蚕儿”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3-05-29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百草园的月色

陈忠实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法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④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⑥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葚”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⑦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⑧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⑨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⑩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⑪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迭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援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⑫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⑬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⑭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⑮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⑯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特点情感
______朦胧______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______
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体会句中加点字“戳开”的妙处)

3.《盐蒿子文学周刊》设有下面三个栏目,你认为将《百草园的夜色》这篇文章编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具体说说理由。
[栏目一]温馨回忆     [栏目二]凡人小事     [栏目三]人生感悟
4.读到第16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议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我:_____________
5.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情感的不同。
2023-05-14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蚕儿

陈忠实

①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在那块黑麻纸上,趴着两条蚂蚁大小的蚕儿,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粘起来,轻轻放进早已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大半截身子还卡在壳儿里,吃力地蠕动着。

②“叮……”上课的铃声响了。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哐,头顶挨了一敲,我一慌张,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了地上。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个小铁盒。我立刻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③过了几天,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叫蒋玉生。”

④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翻出消毒棉和红药水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⑤“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摘桑叶做啥?”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多咧!”“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⑥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汁液沾到裤子上,他也不在乎。“我的墨盒里,就要能铺一张丝片儿了!”蒋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儿。“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⑦可没过多久,蒋老师被调走了。

⑧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⑨哪能呢?我告诉他,毕业以后,我也在那所小学教书。教书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将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缕春天的情丝。

⑩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地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了上面……


在美文荐读课上同学们对《蚕儿》进行了品读。
(1)文章最后写蒋老师看着丝片流泪了,请以蒋老师的口吻向“我”讲述他当时的心情。(50字以内)
(2)这篇美文要在班报刊出,需要配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主题思想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2023-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九年级·浙江·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09 散文阅读之五题汇讲-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