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有“世界的尽头”之称。巴塔哥尼亚山脉属安第斯山脉的南段。在狭长的山脉中,众多塔状尖峰和冰川交错分布,是全球第三大冰原区,成为全球研究冰川地貌的重要地区。

材料二:7000万年前开始,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火山活动,熔岩形成了发育良好的垂直节理山体。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百内国家公园塔状尖峰景观。



(1)说明巴塔哥尼亚地区冰川面积广大的原因。
(2)简要分析百内国家公园塔状尖峰形成过程中,受到哪些外力作用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碛垄是指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碎屑物。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看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白玉沟冰川伸入波堆藏布江河谷,后随着气候变暖出现阶段性后退,形成了Ⅰ、Ⅱ两期规模不同的冰碛垄;之后,距今1.6-1万年间,受波堆藏布江水流影响,在白玉沟出口附近形成堰塞体,一个古湖在河谷出现,6000年后该湖溃决。考察发现,古湖段河床的沉积物粒径呈现“上大下小”的垂直分异。图示意波堆藏布江局部区域地貌。



(1)判断I、II期冰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比较两者的分布差异。
(2)推测波堆藏布江河谷形成古湖的过程。
(3)分析古湖段河床沉积物粒径呈现“上大下小”垂直分异的原因。
2023-02-12更新 | 70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位于北大西洋西北部,岛上覆盖着全球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在冰盖或巨型冰川表面的冰融化后,流水汇集形成融池(图左),融池的形成与冰盖表面不同程度的冰尘以及冰面平整度等有关,有些融池间有冰面河连贯,水流会向下渗漏。图右示意融池造成的冰盖边缘跃动与崩解。



(1)冰盖上的融池多在夏季出现,说明其形成过程。
(2)与冰盖中心区域比较,推测冰盖边缘区域融池的数量有何不同,并作出合理解释。
(3)据图说明融池对冰盖边缘消退的助推作用。
2023-01-04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两断层形成于同一时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地层②~⑦主要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该作用最可能是(     
A.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C.冰川堆积D.崩塌作用
2.西侧地块缺失⑥岩层,其原因可能是该侧(     
A.地势较高,该岩层被侵蚀B.抬升幅度大,未沉积该岩层
C.岩浆侵入,该岩层已变质D.受断层影响,该岩层被推移
3.根据岩层组成物质特征,推测②~③岩层形成的过渡时期该区域(     
A.冰川面积缩小B.地势趋于和缓C.河流流量变大D.风力作用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翁错冰湖位于西藏嘉黎县,是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终碛湖(冰碛物为冰川抉带的松散堆积物),冰川前端伸入湖内且裂隙发育。该湖长度约1.81km,平均宽度约0.32km,面积约0.58km2,平均水深约25m。终碛堤鞍部坝高约46m,地表灌丛植被茂盛,空隙间充填有少量腐殖土,密实度较好,鞍部沟槽为常年径流通道。2013年以前,滑坡位置侧碛堤(即冰舌两旁表碛不断由冰面滚落到冰川与山坡之间堆积起来,有一部分则是由山坡上的碎屑滚落到冰川边缘堆积而成的)与母体冰川垂直接触,冰川体通过压脚护坡作用增加了侧碛堤岸坡的稳定性。吉翁错冰湖溃决发生于2020年6月26日,晚于侧碛堤滑坡6日。吉翁错冰湖溃决成灾过程包括冰川退缩、侧碛堤滑坡、冰湖溃决、支沟泥石流水和主河洪水等5个主要阶段。下图为吉翁错冰湖溃决模式图(即平面与剖面示意图)。



(1)分析吉翁错冰湖的形成过程。
(2)说出2013年后冰舌前缘退缩对侧碛堤岸坡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吉翁错冰湖溃决时间晚于侧碛堤滑坡时间,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6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其冰川融水为下游居民提供水源,保障下游居民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东帕米尔高原山体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冰川分布海拔多在5000m以上。本区域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属于大陆性高山气候,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小(75~100mm)。图a示意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冰川年平均运动速度变化,图b示意不同规模条件下的冰川年平均运动速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分布面积大的原因有(     
①绝对海拔高             ②地表径流丰富             ③高寒气候             ④水汽来源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据图分析,该地区冰川运动速度的特征不包括(     
A.同一坡度范围内,冰川规模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B.南坡为阳坡,冰川消融快,运动速度慢
C.冰川运动速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厚度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D.坡度大于40°的冰川数量较少,规模小,运动速度较慢
21-22高三上·河南焦作·开学考试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其界限大致可以根据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区为大陆性冰川区,大于500毫米的地区为海洋性冰川区,冰舌末端可能到达海拔3000米附近。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冰碛台地等地貌广布,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比较频发。川藏铁路穿过帕隆藏布河谷,以冰碛台地作为布线的优选地,不同于传统利用河流阶地布线的做法。图中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及其河谷两侧立体地貌分布。



(1)分析帕隆藏布流域海洋性冰川广布的原因。
(2)指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台地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
(3)分析冰碛台地成为川藏铁路优选地的原因。
2021-09-16更新 | 1954次组卷 | 12卷引用:一轮巩固卷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021·河北秦皇岛·二模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喀纳斯河发源于喀纳斯湖(阿尔泰山深山湖泊),河谷为多级U形谷。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喀纳斯河流域的冰川地貌进行考察,并通过当地研究所获得了相关资料。下图为喀纳斯河流域示意。


材料二 下图为①、②、③、④位置所做的河谷剖面示意。



(1)指出材料二中四幅河谷剖面示意图分别对应的观测点,并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发现,在c剖面图显示的冰碛物位置上有公路分布。分析在冰碛物上修建公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d剖面图中河谷两坡地形的差异,据图推测西坡地形特征的成因。
2021-04-13更新 | 62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强化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