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湖是指末次冰期以来山岳冰川在进退过程中形成湖盆,主要由现代冰川融水或大气降水补给的湖泊。阿尔泰山区分布着我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和冰湖。目前,阿尔泰山区冰湖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900m。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山区出现冰湖总体数量增多、面积增大的趋势。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脉的位置。

(1)简述阿尔泰山区冰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冰湖多分布在海拔2100-2900m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阿尔泰山区冰湖总体数量增多、面积增大的原因。
(4)推测阿尔泰山区冰湖面积扩张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2024-02-27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押题金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B卷)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罗的海是北欧重要航道,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因温度、深度、盐度等原因容易结冰,北部和东部海域每年都有一段不利航行的冰封期。下图是波罗的海及其附近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和欧盟部分国家合作修建的输气管道,每年可为欧洲输送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受当前国际局势影响,“北溪”天然气管道供气受阻。为此德国议会通过了《能源工业法》的修正案,计划在2024年3月31日前用现有煤炭发电厂代替天然气供能。


(1)挪威西侧海岸分布典型的______地貌,其形成过程如下,先受______侵蚀后,形成______谷,冰退以后,被______侵入形成。
(2)“北溪”天然气管道修建过程中常受海冰困扰,简析波罗的海冬季多冰的原因。
(3)德国议会通过了《能源工业法》的修正案,将会使全球变暖趋势______,试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其趋势变化的原因______
21-22高三上·福建福州·期中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阿里冰川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仅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而且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的山麓,形成“冰崩扇”。“冰崩”发生时,给当地牧民带来较大的损失,“冰崩扇”前方的碎冰冲进阿鲁错,掀起10米高的“湖啸”。图示意青藏地区阿鲁错及阿里地理位置图,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分析阿里地区冰川在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的原因。
(2)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4)请简述“冰崩”的主要危害。
2022-0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山东济宁·期中
综合题 | 容易(0.94) |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早在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Ⅴ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形成“冰崩扇”。下面上图示意青藏地区简况及“冰崩扇”遥感图,下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2021-11-13更新 | 441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热点44 冻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臼是冰川活动的直接产物,常见于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挟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下图示意广东省饶平县南国冰臼景观。



(1)分析冰臼景观的形成过程。
(2)推测冰臼景观未来的变化趋势。
2021-09-08更新 | 84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A卷 新题基础练)-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

7 . 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图1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图2为玉贡拉冰川、玛拉波冰川分布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     
A.5条冰川均呈退缩趋势B.末端高程年际变化自西向东增大
C.孔嘎冰川面积基本稳定D.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面积均增大
2.图2中的冰湖(     
A.分布于冰川顶端B.地面沉陷积水而成
C.湖水为咸水性质D.冰碛物质阻塞而成
2023-04-10更新 | 66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岛北部海岸线的地貌名称及成因是(     
A.V形谷,海浪侵蚀B.V形谷,流水侵蚀
C.U形谷,冰川侵蚀D.U形谷,岩浆活动
2.影响该岛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壳运动 ②冰川堆积 ③海浪侵蚀 ④岩浆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0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百校联考12月测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螺沟发源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东坡,周围地区冰川广布,冰崩和雪崩灾害频繁。2021年科研团队发现海螺沟冰川断裂成两部分,即上天窗冰川与下天窗冰川,其中下天窗岩石裸露范围大,已经非常明显。研究表明,上下天窗冰川的断裂原因主要是因为迅速的冰川融化,与海螺沟独特的冰瀑布阶梯沟谷地形、热力环流及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下图示意海螺沟地形。



(1)指出上下天窗砾石的主要特点。
(2)甲、乙两地冰崩灾害发生频率都较小,请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解释海螺沟特殊地形对上下天窗崩裂的作用机理。
(4)推测未来上下天窗岩石裸露的面积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023-02-11更新 | 53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0 .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在它的6条山脊两侧分布着大量的冰川群。冰川科考发现,近年来,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退缩,罕见的连绵数十千米的冰川沉积物(乱石堆)分布于纳木那尼地区。下图为纳木那尼连绵的冰川沉积物(乱石堆)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纳木那尼连绵数十千米的乱石堆,位于(     
A.冰川末端B.冰川源头C.山脊地带D.山麓地带
2.纳木那尼乱石堆的变化趋势是(     
A.植物覆盖B.积水成湖C.发育土壤D.规模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