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某科考队在我国野外考察地质地貌景观。他们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景观——冰蘑菇(如图)。冰川表面常常分布一些裂隙,它们将冰川分割成彼此基座相连的小冰块。在某些地区,阳光照射加深这些裂隙,最后基座完全消失,形成独立挺拔的冰蘑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巨砾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
B.岩浆喷出、地壳下陷、风力侵蚀、冰川搬运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搬运
2024-05-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一般而言,可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形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的原始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⑥⑧⑦C.①②⑦D.③④⑧
2.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     
A.降雪量增加B.冰川活动规模扩大
C.冰川面积增大D.当地气候变暖
2024-01-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形剖面呈“____”形。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填“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中的一个)。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___
2023-12-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热融湖塘是富含冰的多年冻土或大量地下冰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洼地并积水形成的湖塘。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一定条件下,热融湖塘会消失。下图示意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图示热融湖塘的发育阶段为(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2.与图示其他阶段相比,②阶段的热融湖塘(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湖下多年冻土融化较少
C.冬季湖底温度较高D.扩张速度将会持续加快
3.热融湖塘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降水量明显高于多年平均值③富冰冻土层下部质地较坚硬
②气温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④湖区大量沉积物快速积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景观在地貌学分类上属于(     
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江心洲D.沙丘
2.该地貌反映该地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B.干旱少雨C.温和湿润D.四季如春
3.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及作用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
6 . 读下面两种地貌图,回答问题。
   
(1)A图地貌为____地貌,形成的谷地为____形。
(2)B图地貌名称是____,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2023-10-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是产生海冰较多的场所。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面积大致为10105平方千米。按照出现的位置不同,冰间湖可分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下图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冰间湖属于(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
2.冰间湖被认为是北极“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     
A.光照相对充足,浮游生物丰富B.位置变化大,始终不固定
C.降低海水盐度,加强上升运动D.随全球变暖,面积持续扩大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峡湾是冰川末端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很深的U型谷,当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时,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形成的地貌。冰峡湾是巨大的冰川在峡谷中流动,末端深入大海,海水灌入峡谷而形成的极地地貌,因峡谷中横卧的冰川而与峡湾有差异。冰流(冰盖冰川的主体部分,流动速度大于其周围冰体)是塑造冰峡湾的主力,在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形成冰架,冰架断裂形成冰山。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在我国分布广泛,与冰流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格陵兰岛某冰峡湾前端入海口处纵剖面。


   
(1)比较图示冰峡湾中的冰流与山岳冰川的差异。
(2)指出峡湾与冰峡湾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图中冰架被“齐头斩首”,形成冰山的过程。
(3)推测冰峡湾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简述理由。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受造山挤压作用,在安第斯山古老大陆边缘一侧形成V盆地。距今1100万至500万年前,V盆地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湖泊沉积,沉积层厚度达700多米。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基岩岩性、湖泊水系和气候环境的演变。左图为安第斯山沿28°S地形剖面图,右图为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的局部示意图。


   
(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V盆地的形成过程。
(2)安第斯山区成为V盆地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区,分析其有利的物质和动力条件。
(3)说明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对湖泊特征产生的影响。

10 . 秦岭主峰太白山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组成。其最高顶拔仙台海拔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季末期冰川遗址。太白山北坡极为陡峻,南坡相对和缓,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下部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下图示意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拔仙台可能的地貌类型(     
A.角峰B.火山锥C.岩熔台地D.石柱山
2.南坡下游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多级阶地的原因是(     
A.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侧蚀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B.南坡下游河段河流溯源侵蚀强烈,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C.南坡下游河段以侧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D.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3.太白花岗岩的类型和特征是(     
A.属侵入型岩浆岩,常用作建筑材料B.属于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属于变质岩,片理结构且质地坚硬D.属喷出型岩浆岩,表面有很多气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