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土壤有机碳是指以有机质形式储存于土壤中的碳。图1示意祁连山中段黑河大峡谷两岸山地垂直带谱,图2示意峡谷南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累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峡谷北岸山地相比,南岸山地(     
A.海拔较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小B.坡度较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小
C.热量较足,土壤有机碳储量大D.水分较足,土壤有机碳储量大
2.导致峡谷南岸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基岩风化速度B.土质疏松程度
C.枯枝落叶数量D.物种根系分布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盐渍土分布广泛。该地区土壤有季节性冻融现象,经历非冻融期(6-10月)、冻结期(11一次年3月)和消融期(3-6月)三个阶段。下图示意盐渍土表层积盐过程,其中冻结期受毛细管作用和冻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盐分会随地下水向冻结层迁移。

(1)说明非冻融期降水对盐渍土中盐分运移的影响。
(2)土壤的季节性冻结与消融,促使当地盐渍土表层盐分在春季呈“爆发式”增加。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松嫩平原,从较大空间尺度看,盐渍土多分布在低平的内陆盆地、岗间洼地等地方;从较小空间尺度看,盐碱土多分布在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试解释其原因。

3 . 多枝柽柳耐旱、耐热、耐盐、喜沙、喜水,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化平原和河滩地上。新疆某研究区内风沙土、草甸土和盐土生境中多枝柽柳的种群密度较大,吐加依土生境(以荒漠地区胡杨林及灌木林下的土壤为基础的生境类型)多枝柽柳的种群密度较小。表为该研究区不同生境要素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风沙土生境草甸土生境吐加依土生境盐土生境
有机质含量极低
土壤质地砂质砂质砂砾质砂质
盐分含量
地下水埋深5~101~3很深1~2.5

1.该研究区吐加依土生境的特点是(     
A.土壤质地为疏松的砂粒,有机质含量极低
B.土壤潮湿,具有腐殖质表层,水分条件好
C.土壤质地较粗,土表具有特殊的叶垫表层
D.地下水埋藏浅,地表有盐霜或薄盐结皮层
2.造成该研究区多枝柽柳种群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质地B.有机质含量
C.盐分含量D.地下水埋深
2024-06-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四模地理试题

4 . 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下图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湿度B.大气降水C.土壤温度D.地形地势
2.推测代表该地区北坡土壤容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4-05-29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磷,是指土壤中体积<5000μm3活的和死的微生物体内磷元素的总和。土壤微生物量磷作为土壤有机磷中活性较高的部分,是土壤有机磷转变为植物吸收磷的一个枢纽和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供磷水平。下图示意福建省某山地4种不同海拔梯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     
A.由土壤表层向深层递增B.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由沿海带向内陆区递减
2.该山地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都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微生物磷深埋多B.坡度大,微生物磷流失多
C.气温高,微生物磷分解快D.光照少,微生物磷合成少
3.推测该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4-05-2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学校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南亚岛屿众多,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图示意东南亚某岛屿局部地形和林地分布。

(1)该岛土壤土质____,从山顶到山麓成土母质颗粒的变化规律是____
(2)说明该岛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3)简述香蕉林土壤肥力高于原始林的自然原因。
2024-05-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碳储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库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储量会因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化。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下图为2000一2020年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变化图(注:1PgC相当于1015克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段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耕地面积增加B.草地利用率减小C.生态环境恶化D.用地结构调整
2.为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     
A.减少耕地B.退湿还草C.秸秆还田D.弃草增林
2024-05-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A--CN-K(A--铝元素、C-钙元素、N-钠元素、K-钾元素)风化趋势图(下图)指示土壤所处的化学风化阶段及风化趋势,图中样点分布的集散表示土壤化学风化的稳定程度,化学蚀变指数CIA用于判断土壤的化学风化程度:CIA<50,代表样品未风化,数值越大表示风化程度越高。气候是影响化学风化的重要因子,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越有利风化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铝元素比重最高的土壤剖面所处区域气候特征最可能为(     
A.干冷B.暖湿C.干暖D.冷湿
2.观察M4、M5、M6、M7四个土壤剖面在图中样点的分布状况,说明四个剖面(     
①土壤发育程度较低②土壤发育程度较高③成壤环境较为相似④成壤环境差异较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针对性训练(5月)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围”,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岛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
2024-05-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红柳是新疆地区常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叶针形,枝条软,枝生根,根系发达,最特殊的是其根系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落叶将盐分排出。红柳沙包由红柳与风沙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多年的红柳沙包像树木年轮一样呈层理状,高度一般在3~10m,在塔里木盆地中分布广泛。地质专家调查发现,红柳沙包的科学研究价值高。左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右图示意红柳沙包形成过程。

(1)指出红柳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2)在下图中用曲线画出红柳沙包从表层到地下土壤盐度的变化曲线。

(3)指出红柳沙包的最终发展趋势,并解释缘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