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生物结皮是指藻类、地衣、苔藓等植物和微生物与土壤胶结形成的复合体,其发育演替过程依次为无结皮、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四个阶段,纳尘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生物结皮所滞纳的降尘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在8m/s风速下纳尘量与结皮相对含水率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生物结皮的纳尘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有(     
①相对含水率②发育阶段③风速大小④气温高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生物结皮的纳尘作用对土壤发育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增加(     
A.成土母质B.土壤水分C.土壤养分D.生物总量
2024-04-12更新 | 49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的泥炭层土壤。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主要由农田、河湖、沼泽构成,多河由此入海。兰斯塔德地区的圩田是在沿海低地筑堤、排水而成,但排水导致泥炭变干并加速氧化分解,从而导致泥炭地地面沉降,影响到圩田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兰斯塔德地区沿海向内陆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1)简析兰斯塔德地区有大量泥炭土分布的自然条件。
(2)近年来,兰斯塔德地区沿海沙洲面积萎缩,试分析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兰斯塔德地区圩田排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4-03-12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中国古代先民非常擅常利用通俗直观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曾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土壤。其中以《齐民要术》为代表,根据农民的生产实践,将土壤分为弱土、重土、紧土、缓土、肥土、瘠土、燥土、湿土、生土、熟土、寒土、暖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的影响,各地土壤也悄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南方常见的燥红壤满足“红、燥土”的描述,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貌B.光热条件C.水热条件D.农业耕作
2.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A.引淡淋盐B.增施绿肥C.引水灌溉D.平整土地

4 . 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C.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2.棕壤和红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但棕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远高于红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形
C.气候D.植被类型
3.草甸土一般发育在地下水距地表较近的沉积物上,图中草甸土分布的地形区是(     
A.黄淮平原B.太湖平原
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6 . 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松土保墒是一个成语,保墒,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务泽”,意思是“经营水分”。《齐民要术》特别强调:“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就是说,锄地是不论次数的,周而复始,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农谚“锄头自有三寸泽”就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锄地可防止土壤干旱的原理是(     
A.破坏土壤水分蒸发通道B.夯实土壤,堵塞水分蒸发通道
C.降低地下水水位D.提高土壤比热容,减少蒸发
2.锄地的最佳时机是(     
A.冬至B.夏季C.雨后D.秋收后
3.松土保墒这一农业技术最早可能出现在(     
A.松花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水分
2022-08-02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低草植被
0-1014.8010.35
10-2011.938.23
20-408.256.44
1.黑河中游湿地0-10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     
A.有机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
2.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量D.成土母质
3.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A.减少B.增多C.波动上升D.保持稳定

9 .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图1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图2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2021-09-10更新 | 1396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黄冈金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以下各题。

1.漫画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形平坦B.生物丰富
C.气候干旱D.地下水丰富
2.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  )
A.腐殖质含量高B.水分含量高
C.有机质含量高D.相对较为贫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