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该土壤(     
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透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此时土温可能下降D.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造成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2 . 为研究坡向与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2014年科研人员在我国某地堆筑一个高3.5m、单面底长20m的均质八棱台,下左图为该台地2020年不同坡向的未扰动坡面不同深度平均含水量分布情况,下右图为30cm深度土壤温度(图中数值为月均值和年均值)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A.海南岛B.三江平原C.青藏高原D.太湖平原
2.研究发现各坡面之间土壤养分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     
A.研究样本面积小B.夏季降水丰富,养分淋失明显
C.养分积累时间过短D.高温多雨,微生物分解快
3.研究发现东坡植被生长优于西坡,据此可推测(     
A.东坡植被耐旱B.东坡气温较高C.西坡土壤过湿D.西坡土层浅薄
2023-12-22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3 .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五丈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下图)。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也寓意着中华疆域地大物博。南方长期种植水稻的地区,红壤被改良为水稻土。据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与红壤相比,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非常高,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2.海南岛当地农民将降水较多的河流下游平原的砖红壤改造为水稻土,推测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增施有机肥②休耕轮作③施熟石灰④井排井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 1为一摄影师在菲律宾某地拍摄的景观照片,图2示意菲律宾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     
A.1月吕宋岛B.7月吕宋岛C.1月棉兰老岛D.7月棉兰老岛
2.该区域的植被最难以抵御(     
A.干旱B.炎热C.潮湿D.寒冷
3.据图推测该地土壤(     
A.储水性较差B.有机质含量低C.明显呈碱性D.枯枝落叶层厚
2024-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森林土壤碳主要来源于凋落物的累积与分解,受微生物与气候的影响。天山位于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核心地带海拔范围在318至7443 m之间,北坡降水高于南坡。图为不同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分布图,图中植被的主要分布海拔从高处往低处依次递减,据此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正确的是(     
A.北坡的平均土壤碳含量低于南坡
B.高山垫状有机碳含量高,主要跟温度有关
C.山地草原带的土壤碳含量低于针叶林带,主要跟植物更新速度差异有关
D.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小
2.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天山土壤有机碳损失,其中高海拔的土壤有机碳损失要大于山麓,原因不可能是(     
A.冻土变暖可能释放更多的土壤有机碳B.高海拔拥有更高的初始有机碳含量
C.冰雪融化导致地表裸露部分大幅上升D.林线的上升
2024-01-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2023-2024年高考上学期模拟地理试题

6 . 2022年10月,华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野外进行土壤考察。同学们采集了土壤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发现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次同学们带回的土壤样本应属于(     
A.黑土B.水稻土C.紫色土D.红壤
2.推测该土壤样本的采样地可能位于(     
A.郊区农田B.河边草甸C.低山丘陵D.沼泽湿地

7 . 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植被、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与植被同被视为自然环境的镜子、划分陆地自然带的主要标志。云南省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图左为云南省主要土壤地域分布图,图右为玉龙雪山山地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省砖红壤带主要分布在23°N以南,推测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应为(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高山气候
2.在云南省西部,赤红壤带多呈树枝状、带状自南向北延伸。这是因为(     
A.在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光照充足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季风沿河谷深入,形成湿热环境D.河流自南向北流,沿岸水源丰富
3.红壤为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与红壤对应的植被类型应为(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高山草甸
4.结合棕壤在云南省及玉龙雪山分布的特点推知,棕壤在我国还可能分布在(     
①东北平原②山东丘陵③秦岭山地④柴达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云南省土壤的地域分布状况反应出其自然环境特点有(     
①热带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显著②西部山脉纵列,东部高原崎岖
③河流交织成网,自西向东流淌④水热组合多样,生物种类繁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A.站点①B.站点②C.站点③D.站点④
2.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①积雪时间长②积雪厚度大③植被覆盖度高④腐殖质层较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该地可能位于(     
A.伊犁河谷B.东南丘陵C.青藏高原D.松嫩平原
2022-07-08更新 | 111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天门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间的互馈作用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土壤特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
C.③植被群落覆盖度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D.④地形种类多,利于多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
2.根据整体性原理,推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②沙土的比重上升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变稀疏⑤草类的比重上升⑥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10 . 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A.站点①B.站点②C.站点③D.站点④
2.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①积雪时间长             ②积雪厚度大             
③植被覆盖度较高             ④腐殖质层较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该地可能位于(     
A.黄河源区B.伊犁河谷C.东南丘陵D.松嫩平原
2022-09-16更新 | 6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