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不仅与降水有关,还与植物蒸腾、消耗和土壤蒸发差异相关。辛店沟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约1.44km2,地貌以梁、峁、坡为主,70%以上降雨量集中于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某研究团队于2020年6—11月对该小流域灌木地、荒草地0-50cm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图1、图2为监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和图示可知,该流域(     
A.草本对底土保持效果好B.9月植被迎来生长旺季
C.灌木对表土保持效果好D.草本植被耗水少于灌木
2.土壤体积含水量11月比8月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雨量少B.土壤水全部冻结C.蒸发、蒸腾量小D.地表径流量小
3.图2中5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灌木少于草本的直接原因是(     
A.茎秆高B.根系深C.叶片大D.果实多

2 . 为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晋西北黄土区选择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侧柏、油松、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测得人工林生长季(4-10月)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图)。研究发现,人工林浅层(0-100cm)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典型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含水量(     
A.和降水量的变化一致B.均只有一次增减变化
C.生长季末期小于初期D.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
2.与人工林浅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大无关的是(     
A.降水量B.蒸发量C.植被D.基岩
3.若仅考虑植被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该地优先选择的人工林类型是(     
A.刺槐B.侧柏C.刺槐一侧柏D.刺槐一油松
2024-01-18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3 . 四川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形成这种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
2024-01-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多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D.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B.光热条件差
C.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D.生物活动弱
2023-09-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①农作物根系浅   ②犁底层变薄   ③土壤透气性弱   ④表土水分降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
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
3.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进行深耕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强劲,风沙易侵蚀表土B.人力耕作,不易产生犁底层
C.劳动力短缺,深耕成本过高D.降水较少,难以形成犁底层
2019·全国·一模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7 .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湖泊沼泽地有机土厚度(     
A.甲大于乙B.甲、乙可能相同C.甲小于乙D.与水域深度无关
2.由材料可知,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温②湿度③成土母质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8-15更新 | 20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

8 .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0×103μm3的生物总量,但活的植物体如植物的根系等不包括在内。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上游河谷在土层0~10厘米各类植被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秋季(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B.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9 .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甲、图乙、图丙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丁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貌C.降水D.成土母质
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IB.甲与IIC.乙与IID.丙与I
2023-08-15更新 | 41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层不包括(     
A.凋落物层B.腐殖质层C.无机质层D.泥炭层
2.决定自然界中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     
A.气候B.生物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3.若该土壤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则土壤(     
A.含有较多铁铝B.腐殖质含量高C.淋溶作用较弱D.呈现显著灰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