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它们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泰加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约覆盖地球表面积的11%,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森林带。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面积较大,属于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沿山地的向南延伸。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泰加林分布区。

(1)与阿尔泰山地区相比,说明我国泰加林在大兴安岭北部分布面积大的原因。
(2)简述泰加林的群落特征。
(3)简述与泰加林地区土壤相比,温带草原区土壤有机质高的原因。
2024-03-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科素养,某校地理组组织部分同学开展校园研学,把校园作为实践的课堂。学校种植了多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且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80%以上。学校花园内禁扫落叶,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

(1)判断以下四种树木哪些属于保定市乡土树种,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树种生长习性
樟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
紫丁香喜光,喜温暖、湿润,有一定的耐寒力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合欢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耐寒。
银杏喜光、喜温,对土质适应性强,耐寒。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校园内花园的修建及管理措施对当地土壤的有利影响。
2024-01-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同区域差异显著。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1)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请分析原因。
(2)说明甲地土壤肥力明显高于乙地的原因。
(3)近年来,甲地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问题凸显。请为保护甲地土壤提出合理建议。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
(3)“魔鬼塔”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4)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07-17更新 | 108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
(2)指出图中主要植被的类型,并分析其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3)说明生物循环对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2023-02-1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容重是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的重量的比值,它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祁连山中段山地表层土壤容重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左图示意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右图示意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类型0~10cm土壤容重。



(1)指出祁连山中段山地土壤生产力较高的坡向和部位,并描述该山地表层土壤容重的垂直分布特征。

(2)说明在同一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3)与海拔同为3200米的山地北坡相比,指出南坡的土壤容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主要灌木为沙蒿、沙柳和柠条锦鸡儿。该区沙漠化、草地退化严重,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这为生物结皮的形成创造了微环境,使得流沙被固定的同时沙丘表面广泛发育了生物结皮。生物结皮以藓结皮(植株矮小、紧密,依靠假根附生在地表)和藻结皮为主,且多分布在沙丘间洼地和灌木下方。如图分别示意裸地、藻结皮、藓结皮土壤含水量和裸地、藻结皮、藓结皮土壤有机质含量。



(1)指出图示藓结皮和藻结皮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______
(2)说明生物结皮对土壤发育产生的有利影响______
(3)分析该地区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______
9 . 阅读国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土壤有机破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乌克兰周边区域、我国东北平原和美国中央大平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近年来,美国黑土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黑风暴”盛行,发生时,往往大风卷起沙尘,遮天蔽日,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难以言表的苦恼。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气候条件并说明理由。
(2)说出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黑风暴”对土壤肥力恢复的消极影响。
(3)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之一,简述适量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质量的积极作用。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区南侧的共约250多条支流,在中下游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九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交居下来,形成以言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而且当时的小麦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旱年,使得这些农场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撂荒,等到又一个湿润年到来时,又照旧循环一次,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最典型的就是三十年代的“黑风暴”。从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区域农业生产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的“面包篮”。下图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历史上人们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断扩大土地的开垦画积,导致了恶性循环,请分析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
(4)为了稳定大平原的农业生产,你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8-05-20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