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木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包括有机质和水分),使得灌木丛下方土壤肥力高于灌木丛周边空旷地带的现象,其强度与灌木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木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如图为肥岛效应示意图。



(1)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角度,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肥岛效应产生的机制。
(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肥岛效应强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____(填“降低”或“上升”)。
(3)调查发现,当灌木丛生长到一定宽度和高度后,其肥岛效应强度有降低趋势,试分析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原因。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且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研究表明,黑土退化与翻耕有直接关系,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
(2)为恢复黑土肥力,除保护性耕作之外,还有哪些有效措施。
2024-03-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依山而建,分布在海拔1450~1850m的山坡,形成了独特的梯田稻作文化,被誉为“世界山地农业生产的最高典范”。2010年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干旱,沟渠年久失修,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田面积呈下降趋势,部分水田被长期转变为旱地,土壤性状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表展示了哈尼梯田水田、旱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表云南哈尼梯田不同海拔的水田和旱地中有机碳含量(g/kg)

海拔(米)
耕地类型
14651583172917831829
水田3035364044
旱地2831293830
(1)说出哈尼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的关系。
(2)概括哈尼梯田水改旱的原因。
(3)说出水改旱对哈尼梯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23-02-09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寒草甸是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草地的46.7%,是我国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临着严峻退化问题,其中16.5%的草地退化为“黑土滩”,植被和土壤均呈现出不同的退化趋势。

材料二:图1显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变化。图2显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粒径分布百分比。




(1)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生物量和土壤颗粒的影响
(2)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严重退化的原因。
(3)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2022-05-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斯马尼亚岛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岛屿之一,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面积为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为50余万,是澳大利亚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岛上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但东西部存在着明显的景观差异。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1)比较M、N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
(2)塔斯马尼亚岛西部森林茂密,东部牧场连绵,分析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自然条件。
(3)近年来,岛屿土层出现了变薄的趋势,简述为遏制这种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2023-09-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周测卷十 土壤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灌丛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灌丛带的2140~2220m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m处的灌丛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灌丛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描述该山2140~2220m海拔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关系。
(2)判断该山2140~2220m海拔处的高山灌丛带,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表层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植被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5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有丰富枯枝落叶的灌木不断退化,灌木层下的苔藓植物也随之退化和减少,而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却呈减少趋势。下左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表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山地海拔每升高100m表层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下右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植被盖度和植物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一般植被盖度越高,植被越茂密)。



(1)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表层土壤温度随海拔变化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2022-06-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