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细胞携带的一类大分子,沉积物DNA被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农牧活动及人地关系演变等研究。表土DNA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DNA浓度。地处青海湖盆地的布哈河流域,海拔高达3000m以上,各河段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下图示意2021年布哈河干流表土的颗粒组成及DNA浓度。

(1)概括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
(2)与上游相比,中游表土DNA浓度高,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下游农耕活动对表土DNA浓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50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较大,分析其原因。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2023-12-18更新 | 37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原因。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浙江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砖红色。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句乡言俗语,形象描绘出了黑土地的富饶。这种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据监测,我国东北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



(1)根据材料一推测该地的土壤特征。(至少两项)
(2)指出图二中⑤的名称并阐述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目前我国的黑土地在利用中存在土地肥力降低的问题,试列出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在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如我国东北地区。但在南美阿根廷也有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分布,下图为阿根廷黑土分布图。近年来该地被大量开垦为耕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1)分析阿根廷黑土分布区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原因。
(2)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但在阿根廷黑土分布区却无此现象,请对此加以解释。
(3)请为阿根廷黑土的养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西伯利亚中西部地区上空俯瞰,河曲和牛轭湖(下图)的精彩程度可谓世间所罕见。曲线缠着曲线,圆圈连接圆圈,或如祥云,或似天书,着实让人感叹上帝的想象力。这里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覆盖在深厚的永久冻土之上。河流两岸的冻土有时含水量可高达70%~90%.一般情况下,冻土层往往包含岩石,但在这里的河边,冻土中包含了大量腐殖质(有机质),连一块小石子都难得一见。



(1)分析该地区河曲及牛轭湖充分发育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冻土层富含腐殖质的自然原因。
(3)随着时间推移,观点一:甲湖会逐渐干涸,观点二:甲湖可能会与河流相联系,请就你支持的观点做出相应解释。
2022-02-08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0.45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地溶解于水中。某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600m至4300m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下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描述该区域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从坡向、坡度、海拔角度,说明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3)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4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月考(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平原某地地势起伏较大,黑土广布,局部地区春季融雪造成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某科研机构在该地进行融雪侵蚀实验,模拟相同融雪径流量为3.7L/min条件下,土壤解冻深度分别为1cm、2cm、3cm的三次融雪实验侵蚀率(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土壤的侵蚀量,下图).近年来,该地采取横坡垄作(沿等高线起垄耕作)、留茬耕作和秸秆覆盖等措施,以减轻融雪对黑土的侵蚀。



(1)据图归纳不同解冻深度土壤开始大量侵蚀的先后顺序,并简述其原因。
(2)若要模拟3cm解冻深度侵蚀率超过1cm、2cm解冻深度侵蚀率,推测需改变的实验条件。
(3)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简析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的自然原因。
(4)简述横坡垄作和留茬耕作对减轻黑土侵蚀的作用。
2021-03-05更新 | 1720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冲刺卷地理试题
9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土壤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为____圈,②为____圈,③为____圈,④为____圈。
(2)土壤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着________的交换,经过输入,转移的变化,一方面维持土壤本身的活动,另一方面以输出的形式作用于____,形成土壤的____特性。
(3)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必须合理耕作经营,否则会引起土壤肥力退化如出现沙漠化、________等。
2021-02-0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