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下图是根据人口密度分级的我国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地区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2.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2 .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下列与其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A.水热组合条件好B.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C.地形较平坦开阔D.毗邻国家多,对外联系便捷
2.黑河一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地形B.水源、经济
C.土壤、植被D.气候、土壤
3.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捷B.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C.昼夜温差小D.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3 .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面积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面积比例

(%)

人口比例

(%)

人口密度

(人/km2

面积比例

(%)

人口比例

(%)

人口密度

(人/km2

1953年

43.24

94.80

139.51

56.76

5.20

5.83

2000年

43.24

94.59

303.78

56.76

5.41

13.23

2010年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1.近年来“胡焕庸线”倾向于向西北移动,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变化B.移民政策C.经济科技发展D.开放程度扩大
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     
A.英国B.巴西C.日本D.法国
2024-01-10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4 .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营市(36°55'N~38°10'N,118°07'E~119°10'E)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该市北临渤海,西与滨州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总面积7923km2。东营市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也是山东省唯一全市被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地级市。图1、图2分别示意2000年、2020年东营市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地区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大,图示街道隶属于东营市下辖的县或区。据此成9~10题。



1.相比2000年,2020年东营市人口(     
A.密度呈北密南稀B.重心向西北移C.集聚现象更加显著D.自然增长过快
2.东营市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主要是因为(     
A.油气资源开发B.生态环境保护C.灌溉水源不足D.渔业资源贫乏

6 . 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级市两年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区)人口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     
A.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B.主要分布在山谷低地
C.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D.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
2.甲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改善,人口流动多B.经济发展,出生率高
C.降水增多,人口容量增大D.耕地增加,需劳力多
3.提高该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开放程度C.扩大城市规模D.加速矿产开采

7 .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面积较小B.生育政策严格C.生态环境脆弱D.矿产资源缺乏
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023-06-30更新 | 230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差异显著。下图为某年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2)简述甲省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乙省区成为我国人口稠密区的社会经济原因。
9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

材料二: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简述“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2023-06-01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河西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海固( 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宁夏南部山区的66万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累计迁入19.5万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材料二:如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

(1)分析说明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简析红寺堡移民开发区能够成为生态移民重要迁入地的主要自然原因。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2023-05-27更新 | 631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3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