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浙西部分地区。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典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的原因?
(2)说明徽派建筑群落中户与户之间有高高的马头墙隔开的主要目的?
(3)指出徽派建筑中,天井的现实意义?
2024-03-09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备用卷)

2 .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客家土楼、四合院、傣家竹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     
A.地形平坦,森林茂密B.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C.土质黏重,降水较多D.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2.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主要原因是(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B.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C.朝南光照好气温高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3.傣家竹楼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具体表现在(     
A.屋顶坡度大,利于遮阳B.结构简单,方便搬迁
C.因地形崎岖,底层架空D.竹木结构,利于散热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者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风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块田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图1、图2、图3分别示意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位置、梯田景观和剖面。

(1)说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形和气候特点。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审美情趣:
(3)简述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2023-08-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庆元香菇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和重要栽培区域。该地北部为浙西南中山区洞宫山脉,有20余座山峰海拔高于1500m。区内溪流密布,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1760mm,无霜期293天,积温4139.4℃。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86%以上,是世界上自然菌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鉴定的大型真菌有398种。下图示意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庆元县栽培香菇的独特自然条件是(     
A.山地面积广阔B.无霜期长C.降水充足D.自然菌种丰富
2.与代料法和段木法相比剁花法香菇裁培(     
A.裁培点分布更分散B.菇木用量较少
C.裁培用地呈集约化分布D.香菇产量更高
3.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反映出(     
A.香菇栽培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B.香菇栽培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C.农业文化产业替代了香菇种植业D.传统香菇种植技术传承保护落后
2023-08-03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居民为布依族,其建筑风格独特,石屋、石路,从墙壁到门窗,再到屋顶,全部由岩石铺砌而成,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尽管石板坚硬,多年后也需要更换。下图示意为布依族主要分布区石板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头寨所用岩石的形成条件最可能是(     
A.冷却、凝固B.重熔再生C.高温、高压D.压实、固结
2.布依族建石屋源于(     
A.就地取材B.抵御台风C.抵抗潮湿D.防震减灾
3.导致多年后房屋顶的石板破损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雨水侵蚀C.物理风化D.流水溶蚀
2022-12-22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据湖南省行政村名的特征,湖南地名分为12类,其中带有“河、湖、峰、岭、坳、塘、井、坪、堰”等字的地名较多。因多种因素,地名逐渐消失,成为地名文化遗产上的一大遗憾。下图示意某年湖南省行政村名类型及个数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行政村名类型及个数统计反映出湖南省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古迹众多,建筑多样B.水热充足,经济发展水平高
C.地形复杂,水网密布D.平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
2.湖南省地名中与“塘”“坪”“堰”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分别是(     
A.地形—意愿—工程B.水文—资源—意愿
C.方位—水文—建筑D.水文—地形—工程
3.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城市化②资源开发③城乡规划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21更新 | 1471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村民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

材料二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民居建筑,也是我国南方的古老建筑形式之一。苗族人为了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在30°~70°的斜坡陡坎上,创建了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吊脚楼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材料三   下图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的位置”及“吊脚楼景观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西江千户苗寨村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2)传统民居建筑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根据材料二分析吊脚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苗寨吊脚楼建筑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试简述原因。
2022-10-28更新 | 1564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等5地十堰市郧阳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2022-09-07更新 | 477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红河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如下左图)。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这里的夏季降水并不稳定,村民通过修建沟渠和建立分水制度,缓解了用水矛盾。文化生态学家盛赞哈尼梯田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下图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A.江河B.梯田C.村寨D.森林
2.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样做生活上(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减轻水土流失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3.这种乡村景观体现了(     
A.人地和谐的理念B.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C.先进的耕读文化D.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2022-07-1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北京四合院(下图)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驰名中外。北京四合院由围墙封闭成矩形,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四合院各房屋有主次之分,均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正房的前方多植落叶阔叶树。北京地区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夏热风弱。



(1)说明北京四合院体现的传统文化因素。
(2)分析四合院的设计与北京气候的适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