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读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历史
C.文化D.经济
2.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     
A.经济B.政治
C.历史D.环境
2024-02-07更新 | 51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2-13高三·湖北·阶段练习

2 . 图甲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3.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B.bC.cD.d
2024-01-05更新 | 68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10-25更新 | 299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
2.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A.减少实用面积B.防震性能减弱C.防御功能增强D.通风采光减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坑院”(图)是我国豫陕地区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能够反映“地坑院”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A.空气湿润B.地形平坦C.土壤松散D.地质稳定
2023-01-29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气温高B.日照强C.风力大D.降水多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缓、窗大B.低矮、屋顶尖、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2022-12-25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2

7 . 半边房(如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冬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
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2022-12-20更新 | 337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承智班)

8 . 冷巷是我国地方性的传统庭院,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冷巷主要分布于(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B.防火C.遮阳D.防盗
3.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原因是(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垂直       ②窄巷狭窄,狭管效应明显
③窄巷长度较长,风向稳定   ④窄巷内外温差形成的环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0-15更新 | 1004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

9 .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泡豆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光照C.市场D.技术
2.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地区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地区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A.甲地区、戊地区B.丁地区、乙地区C.乙地区、甲地区D.戊地区、丙地区
2022-09-20更新 | 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10 .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1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3.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8-15更新 | 27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