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胎生(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1330厘米绿色棒状胚轴,下端粗大顶端渐尖,脱离果实时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存活)、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的特点。海南岛是我国红树植物分布最丰富区。左图为海南岛位置图,右图为红树林景观图。

(1)推测红树林的根对潮间带环境适应的表现。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3)分析海南岛成为我国红树植物分布最丰富区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化历史既是理解过去区域碳循环过程的基础,也是预测未来陆地碳库(即陆地上碳的储存库,包括土壤碳库、植被碳库等)变化趋势的重要参照。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其流域内现代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下图示意距今10000年以来渭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5000年渭河流域的气候较目前明显(     
A.偏暖B.偏冷C.偏干D.偏湿
2.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相比,植被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植被条件改善时(     
A.土壤淋溶作用会显著增强B.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快
C.更多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D.凋落物数量变化不大
3.推测距今1000年以来,渭河流域植被碳库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显著恶化B.人类活动加剧C.植被持续演替D.水土流失加重
2024-03-2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高一寒假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针叶林树缩小为针状,以抗旱抗寒;落叶阔林,春季发叶,秋季落叶,无明显季相变化,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2、平坦的乙地比山坡上的甲地土壤深厚,主要是因为地形平坦,生物生长量大,有机残体归还的多。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各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________。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
(2)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____________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____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3)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____(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
(4)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____(填“较快”或“较慢”),____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2024-0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4 . 20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某一种森林植被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树木年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祁连山上树线与下树线高度的最重要因素分别是(     
A.光照、土壤B.热量、水分C.坡度、风力D.岩性、种源
2.推测该科研团队调查的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
3.祁连山南坡林带的树木年轮(     
A.南疏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B.北疏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
C.南疏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D.北疏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
2024-01-11更新 | 590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寒冷D.炎热
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
B.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以落叶松为主的亚寒带针叶林,其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针叶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     
A.干旱少雨B.暖湿多雨C.昼夜温差大D.气候寒冷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针叶林的分布(     
A.南界将会南移B.位置变化不定C.北界将会南移D.南界将会北移

7 .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个神秘的雪域高原,也是世人向往的“净土”。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森林分布空间位置及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海拔B.西北部一气温C.东南部一降水D.西南部—光照
2.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地处偏远,气候高寒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人口稀少,资源贫乏

8 . 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mm,土层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是该区域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下面左图示意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右图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耕地撂荒相比,种植刺槐后(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生态效益提升       ③土壤湿度降低       ④经济效益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该退耕还林试验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 . 下图为2020年3月15日同一时刻拍摄于南京某东西向八车道街道两侧景观照片。该街道两侧为2019年年底按同一要求移植过来的樟树。樟树是亚热带地区的优势树种。图中显示拍摄当日,街道一侧樟树已在原来光秃的树枝上长出了簇簇新叶(图左),而另一侧樟树则新叶鲜见(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南京街头樟树树枝“光秃”的原因是(     
A.冬季大风B.自然落叶C.人为修剪D.低温冻害
2.照片中街道两侧樟树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街道两侧(     )不同。
A.人工栽培方式B.夜间最低气温C.土壤湿度与肥力D.白天光照条件

10 . 读我国台湾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钓鱼岛的是(     
A.aB.bC.cD.d
2.台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下列因素中与之关系最大的一组是(     

①山地海拔高   ②纬度低   ③沿岸有暖流   ④光照充足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