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1)第一大组的王同学考察归来展示了地貌景观照片①,该地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1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2)第一大组的李同学考察了“魔鬼城”,突遇沙尘暴,你认为李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____图(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第二大组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也分别拍摄了研学地的土壤植被景观照片。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把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用直线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
(5)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7)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说明甲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 . 野酸枣树(见图)为落叶灌木,枝、茎上均布满托叶刺,其果实药(酸枣仁)、食两用价值突出。邢台市地处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境内西部干旱的低山丘陵区是全国最大的野酸枣适生区。近年来,随着酸枣仁价格不断上涨,邢台市因势利导将酸枣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1.野酸枣树枝、茎布满托叶刺利于(     
①减少蒸腾②保护叶片花果③抗风防寒④减少养分消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从原料供应的角度,推测导致酸枣仁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B.交通C.人力D.肥料
3.近年来,酸枣产业成为邢台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资源禀赋B.历史文化C.加工能力D.市场需求
2023-12-18更新 | 49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

任务一   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下左图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下右图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二   调研植被找差异。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生长状况远远好于阳坡。

(2)说明阴坡植被好于阳坡的原因。

任务三   选择路线说理由。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3)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

任务四   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

(4)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

   

2023-07-28更新 | 4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三年分类汇编(模拟题)——专题4地貌02地貌的观察

4 . 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爆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暴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光照和土壤B.岩石和地形C.气温和液态水D.风力和液态水
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④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运用所学的植被与土壤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下图1)。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上图2),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__林,其生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3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3)请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的相同点:________
(4)同一土层深度,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南坡大,这是因为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度高
C.蒸发强,植被少D.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积累多
(5)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试从植被生长条件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6 . 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由于某些原因,环节②增加,则环节①__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林。
(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因为该坡属于_____________(阳坡、阴坡)
21-22高一上·重庆九龙坡·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樟树为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海拔500-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樟树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常绿针叶林
2.关于樟树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A.喜酸性土壤B.树叶呈针状C.树根浅而细D.耐干旱环境
2022-03-23更新 | 107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12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3

8 .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辩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

9 . 某同学在研学日志中写到:“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进入了一片姹紫嫣红、灼灼夺目的红叶林,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我对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日志中的“红叶林”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当天,该同学研学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A.海南省B.广东省C.上海市D.黑龙江省
10 . 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和人文特征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川西藏东区山川、河谷纵列相间分布,地质灾害频发。

(1)川西藏东区是地震多发区。2020年,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25次,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地震带上。地震虽破坏性大,但地震波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请说明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依据的原因____
(2)图中三个区域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____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____区,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说明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云贵高原区河谷宽缓,盆地相间,农田密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

(4)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____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A.土壤       B.地形       C.岩层       D.植被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pián)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下图为该地貌景观图,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6)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首选地。FAST的核心目标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其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pulsar#1)的星体。该脉冲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7)简析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B.母质C.时间D.人类活动
(9)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下图。据图可以研究____。(多选)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10)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____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____,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