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第四纪冰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的避难所与扩张路线。

(1)推测第四纪冰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在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第四纪冰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4-02-06更新 | 145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联考考试地理试题

2 . 湿地中碳来源主要是植物固定的C02、原地风化、有机质降解以及外部输入。广西钦州湾滨海沿岸沙井港湿地是一个有机碳储量丰富的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港口建设、海岸带开发等人类活动影响,沙井港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下图为沙井港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植被茳芏(草本),桐花树(乔木)群落的柱状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沙井港茳芏、桐花树群落柱状沉积物有机碳垂直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桐花树群落与茳芏群落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均在30~70cm范围内
B.在0~40cm范围,桐花树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C.在0~100cm范围,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不断升高
D.在0~100cm范围,桐花树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变幅较大
2.沙井港茳芏、桐花树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最大值的土层深度不一样,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凋落物差异B.植物固碳效率差异
C.地下径流输入差异D.植物根系深度差异
3.桐花树是红树林重要树种,比茳芏群落更适合应用于在沙井港地区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中,其原因不可能是(     
A.桐花树有较强的繁衍和适应能力B.桐花树具有泌盐结构
C.桐花树群落更替较快D.桐花树根系支撑能力更强
2023-12-2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土壤肥力
2.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023-11-11更新 | 1073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图1),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在环境极为严苛的沙漠中,一种名为那拉瓜(图2)的植物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稳定着沙漠的生态环境。那拉瓜根系长达50米,叶片完全退化消失,绿色的硕大果实和茎秆上遍布尖刺,植株矮小匍匐于地,形成密集的灌丛。一株那拉瓜可在沙漠中生存100多年,风沙受其阻挡,会在其内部及周围堆积形成高达10米,半径达40米的风积生物地貌——灌丛沙丘。



(1)说明那拉瓜为适应严苛的沙漠环境而演化出来的生态特性。
(2)推测以那拉瓜为主体的灌丛沙丘的形成过程。
(3)简述那拉瓜植物群落对稳定沙漠生态环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3-10-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凋落物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结构层次,凋落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壤的发育、维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养分平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吉林省东北部长白山北麓年平均气温4.9℃,年总降水量574.9mm,森林覆盖率81.4%,植被以云冷杉为主。下图示意不同林地(T0:对照样地;T1:常规抚育样地;T2: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为100/hm2样地;T3: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为150/hm2样地)云冷杉林总凋落物量的月动态。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云冷杉林凋落物总量发生月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温②风力③光照④水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不同云冷杉林地针叶量大小顺序表现为(     
A.T2>T0>T3>T1B.T0>T1>T2>T3C.T1>T3>T2>T0D.T3>T0>T1>T2
3.云冷杉林凋落树叶有利于(     
A.促进植被体内水分循环B.减少植被体内养分消耗
C.增加林下土壤水分蒸发D.降低森林火灾发生频率
6 . 不同花适应不同温度。喜温植物开花时,温度偏高会使其花色艳丽,但花期温度偏高会使大部分植物,尤其是喜低温植物花色暗淡;温度高时,多数植物花色鲜似能维持较长时间,温度过低会使花色鲜艳且不表现固有花色。同种植物花色也可因温度而异,如樱草在气温20℃左右时开粉红色花,在气温30℃左右的暗室会开纯白色花。樱草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多生长于林下。樱草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A.喜高温B.耐旱C.喜光照D.喜温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春、秋季新植幼株,但幼苗期比较娇嫩,畏强光、高温和曝晒,也畏积水;秋季栽植的幼苗,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早,等晚春干旱来临时树已恢复正常,增强了抗旱性,秋季种植比春季种植效果好。三四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20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2023-08-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冻土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森林大火会加速冻土退化。1971年5月,阿拉斯加北部的黑云杉林遭遇重度林火,使当地的植被与冻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下图示意阿拉斯加重度火迹地植被与冻土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重度林火后冻土退化加速,原因是(     
A.烧毁了地表枯枝落叶,冬季保温作用减弱
B.产生大量烟尘,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C.烧毁大量植被,树冠截留积雪的能力下降
D.植被荫蔽度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2.草本-低矮灌木最先恢复的原因是(     
①草本植被种子传播速度快              ②草灌植被根系浅,易吸收水肥
③乔木消失后光照条件改善              ④林木灰烬增加,土质疏松肥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 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主峰海拔为1281.5m,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的植被和土壤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罗浮山300米海拔乔木类型主要为(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山地针叶林
2.导致罗浮山海拔较低处乔木总株数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人类活动
2023-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

(1)试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灌丛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2)试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的原因。
(3)说明“沃岛效应”与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