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胎生(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1330厘米绿色棒状胚轴,下端粗大顶端渐尖,脱离果实时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存活)、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的特点。海南岛是我国红树植物分布最丰富区。左图为海南岛位置图,右图为红树林景观图。

(1)推测红树林的根对潮间带环境适应的表现。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3)分析海南岛成为我国红树植物分布最丰富区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纺锤树又名酒瓶树、瓶子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m。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雨季时,纺锤树体内水分增加明显;旱季来临,纺锤树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下图为纺锤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纺锤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群落主要为(     
A.热带雨林B.温带荒漠C.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
2.纺锤树所在区域(     
A.植被群落无季相变化B.树冠全年郁闭度高
C.植被垂直结构较差D.藤本、附生类植物多
2024-04-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四城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化历史既是理解过去区域碳循环过程的基础,也是预测未来陆地碳库(即陆地上碳的储存库,包括土壤碳库、植被碳库等)变化趋势的重要参照。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其流域内现代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下图示意距今10000年以来渭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5000年渭河流域的气候较目前明显(     
A.偏暖B.偏冷C.偏干D.偏湿
2.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相比,植被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植被条件改善时(     
A.土壤淋溶作用会显著增强B.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快
C.更多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D.凋落物数量变化不大
3.推测距今1000年以来,渭河流域植被碳库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显著恶化B.人类活动加剧C.植被持续演替D.水土流失加重
2024-03-2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互花米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多分布在沿海滩涂的潮间带以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滩上,能够有效捕集泥沙,对防止湿地退化有一定积极作用。1989年黄河三角洲引进互花米草,随着互花米草快速扩张,本土原生动植物群落生物量大幅减少。当地先后尝试了刈割、刈割+翻耕、围淹等方法进行治理,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下图为2016~2021年黄河三角洲全部植被类型总面积与互花米草占植被总面积比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互花米草(     
A.喜长期水淹B.根系发达
C.耐干旱环境D.植株低矮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土植被群落逐步恢复B.黄河三角洲湿地萎缩
C.互花米草面积逐渐减小D.黄河携带的泥沙增多
3.互花米草整治后,短期内黄河三角洲应重点(     
A.恢复旅游业B.发展潮汐能
C.抵御风暴潮D.引进新植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是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泥滩上的耐盐碱性植物群落。由红树林及林下沼泽泥滩组合的海岸称为红树林海岸。其生长对人为活动较敏感。研究发现。海南岛沿岸红树林相对高大茂密,种类繁多;而福建东北部沿岸的红树林成为了灌木丛林,树高甚至不到1米,树种稀少。下图为红树林海岸带(三地带)综合剖面示意图。



(1)分析海南、福建两地红树林差异的原因。
(2)物种丰富程度是红树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据图分析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带,并解释原因。
(3)随着红树林生态保护,据图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红树林海岸的自然演化过程。
2024-0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高一寒假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针叶林树缩小为针状,以抗旱抗寒;落叶阔林,春季发叶,秋季落叶,无明显季相变化,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2、平坦的乙地比山坡上的甲地土壤深厚,主要是因为地形平坦,生物生长量大,有机残体归还的多。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各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________。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
(2)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____________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____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3)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____(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
(4)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____(填“较快”或“较慢”),____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2024-0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7 . 20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某一种森林植被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树木年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祁连山上树线与下树线高度的最重要因素分别是(     
A.光照、土壤B.热量、水分C.坡度、风力D.岩性、种源
2.推测该科研团队调查的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
3.祁连山南坡林带的树木年轮(     
A.南疏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B.北疏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
C.南疏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D.北疏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
2024-01-11更新 | 590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寒冷D.炎热
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
B.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9 . 泰加林,也称为北方针叶林带,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泰加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树种组成,如松树、冷杉和落叶松,这些树种适应了泰加林严酷的冬季和较短的生长季节。泰加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泰加林生态系统中,针叶树适应长期低温,主要依赖于(     
A.延长根深以获取地下水B.扩大叶片以增加光合作用
C.针形叶减少水分蒸发D.快速生长以抵御寒冷气候
2.影响泰加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肥沃度和水分供应B.年降水量和局部气候的变化
C.高原和山地的地形特征D.植物种间和种内的竞争关系
3.我国大兴安岭西侧也有众多泰加林分布,大兴安岭山脊泰加林北坡比南坡分布更多的原因是(     
A.北坡人类活动多B.南坡土壤条件好
C.北坡蒸发量较小D.南坡水分更充足
2023-12-27更新 | 654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考试地理试题

10 . 荒漠植被的水分来源及比例在生长期会发生变化,这是适应干旱区环境中可利用水源变化的体现。荒漠植被可以通过不同深度根系的快速生长、激活或者休眠的方式来适应可利用水源的季节性转换。不同生长季,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不同。下图示意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流域典型荒漠植被水分利用来源及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梭梭在整个生长季节主要利用的水源是(     
A.浅层土壤水B.中层土壤水C.深层土壤水D.地下水
2.盐穗木在春夏生长季节利用浅层土壤水比例较高的原因是(     
A.积雪融水,土壤表层含水量大
B.降水丰富,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蒸发旺盛,水分聚集土壤表层
D.冻土坚固,地下水丰富且稳定
2023-12-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三)文综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