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森林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下表示意金沙江某河谷稀树灌草丛碳储量分布(林下植被包括灌木和草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层次地上部分/t·hm2地下部分/t·hm2合计/t·hm2
乔木1.280.601.88
灌木0.741.402.14
草本1.591.252.84
林下植被2.332.654.98
1.该河谷稀树灌草丛碳储量分布(     
A.灌木碳储量最高B.地上部分小于地下部分
C.受乔木层影响小D.草本地上、地下差异小
2.推测该河谷的气候特征为(     
A.干热B.湿热C.干冷D.湿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红柳是新疆地区常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叶针形,枝条软,枝生根,根系发达,最特殊的是其根系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落叶将盐分排出。红柳沙包由红柳与风沙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多年的红柳沙包像树木年轮一样呈层理状,高度一般在3~10m,在塔里木盆地中分布广泛。地质专家调查发现,红柳沙包的科学研究价值高。左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右图示意红柳沙包形成过程。

(1)指出红柳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2)在下图中用曲线画出红柳沙包从表层到地下土壤盐度的变化曲线。

(3)指出红柳沙包的最终发展趋势,并解释缘由。
2024-05-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三)试题

3 .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①风力大②光照足③雾天多④土层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24更新 | 6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左图)。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右图为敖包疙瘩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

贺兰山是岩羊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岩羊分布区的最北缘。岩羊,体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中,有较强的耐寒性。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

(1)用图中相应图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图中山体甲空白处,画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和旱性灌丛三个自然带。(注意:自然带更替顺序、边界、东西坡差异)
(2)描述敖包疙瘩东坡植物种类数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而不见于森林中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维纳斯群岛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座小岛组成。群岛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下图为群岛略图。

(1)描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简析马尔维纳斯群岛植物低矮的原因。
(3)分析西福克兰岛海岸线曲折破碎的自然原因。
2024-04-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练习地理试题

6 . 冰川前进时会导致行进路径.上的树木受伤甚至死亡,退缩后在其遗留的堆积体上,树木会重新生长。科研人员在某地由南向北倾斜的冰川末端槽谷中,沿某一剖面依次调查各垄状堆积体上的树木分布特征,调查中未发现受伤和死亡树木。下图为该剖面上各采样点最老云杉、杨树的树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该区域发生过完整的冰川进退事件的次数为(     
A.1次B.2次C.3次D.4次
2.同-堆积体上,杨树与云杉年龄存在差异,说明杨树(     
A.生长早、更耐贫瘠B.生长早、更耐严寒
C.生长晚、更耐干旱D.生长晚、更耐渍水
2024-04-15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7 . 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200—3600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700-1200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完成下面小题。

1.“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自然环境是(     
A.植被低矮,草类少B.山顶风大,云雾多C.土壤贫瘠,多冻土D.气候干燥,蒸发强
2.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纬度低B.距海近C.海拔低D.相对高差小
3.M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大气降水C.土壤水分D.日照时数
2024-03-25更新 | 94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对水文、生态、区域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级植被覆盖重心迁移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差的方位是(     
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西北部
2.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变,会使该地区(     
A.地表径流增加B.水土流失加强C.昼夜温差变小D.森林全面覆盖
2024-03-06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第四纪冰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的避难所与扩张路线。

(1)推测第四纪冰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在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第四纪冰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4-02-06更新 | 14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东北部根河下游段曲流发育,河床摆荡频繁,春夏季节常有洪水泛滥。历史上多期特大洪水塑造了多条平行于河道的弧形沙堤,沙堤之间为季节性积水洼地。河漫滩上有森林、沼泽等植被,其空间分布受地形、沉积物以及水位等因素的制约。下图示意某曲流河段河漫滩沉积物分布和X、Y两点间地形剖面。

(1)分析沿X—Y剖面弧形沙堤系列的形成过程。
(2)指出河漫滩上主要地貌部位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地表积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若a、b、c三条沙堤初始环境相同,试对其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4-01-23更新 | 103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考模拟预测四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