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冰是由纯水冰品,卤水胞、空气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国北方的渤海每年冬天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厚厚的海冰,因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世界同纬度其它海区相比渤海海区冰情最盛,渤海海冰大部分为流冰,它们脚蹬着由海流和海风锻造出的“风火轮“,移动速度可达1.5米每秒,往往容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2000年前后,海冰淡化走上了科研舞台,目前我国已经攻克了海冰淡化的关键技术,海冰淡化正在向产业化迈进。

材料二   2018年冬季渤海海域海冰分布图


(1)分析与同纬度其他海区比较,渤海海区冰情最盛的自然条件。
(2)指出辽东湾东、西两侧海域海冰覆盖率差异并解释成因。
(3)说明渤海海区流冰可能产生的危害
(4)目前在渤海海区进行海冰淡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020-06-12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

(1)试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灌丛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2)试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的原因。
(3)说明“沃岛效应”与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关系。
10-11高二下·辽宁丹东·阶段练习
3 . 2010年6月湖南郴州某旅行团到图示区域旅游,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他们解释下面的问题和现象。

(1)出发前,旅行团成员从网上查到: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该天气系统过境B城时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 ,过境后B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2)到C城市时,一游客发现植被与北京的相似,但两城市的气候类型不同,请你说明两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成因。
(3)来到A城市居住的宾馆中,打开电视看到新闻“近几十年来,该市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请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
(4)在旅游过程中,发现A城附近河流的运输船只川流不息,请分析尼罗河与A城附近河流相比,尼罗河航运价值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5)C城市内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路灯,请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016-11-26更新 | 4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丹东市宽甸二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测试地理卷

4 . 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一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变化特点是(     
A.老龄化程度大幅提升B.青少年人口占比快速提升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D.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大
2.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39~49岁人口占比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受家庭因素影响人口外流增多B.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C.1967-197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D.长三角其他省(市)人口迁入
3.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29~39岁人口占比变化对其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阻滞土地流转B.抛荒、弃耕率降低C.农业技术推广困难D.经济作物比例提升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2)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3)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2023-02-2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1)指出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海水性质的名称。
(2)描述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特点____,并分析其成因____
(3)指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与密度呈正相关的范围____,并解释其理由____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向城市上空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上需要经历有条件地转移和扩散过程,因此使城市上空的温室气体浓度远高于周围环境。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上空像形成了一层玻璃罩,形成一个温室环境,表现出外冷里热,影响着低层大气的热量向空间的福射和转移进程。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热岛效应增强的过程。
(2)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上空雨水天气较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简述“雨岛效应”的成因。
(3)举例说明缓解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韩国人移居地。望京地处北京东北部,距市中心约15千米,距首都国际机场仅10千米。2000年前,望京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交通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下图示意望京韩国人聚居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指出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
(2)简述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的原因。
(3)与西欧相比,分析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
2022-12-21更新 | 1408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东港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新城建设的国家。哈罗、米尔顿凯恩斯是伦敦市郊的两座卫星城,通过市郊铁路连接伦敦市区与两座卫星城。

下表两座新城规划基本信息

城市

规划人口
(万人)

新城占地面积
(h㎡)

距伦敦的距离

车站距新城中心
距离

哈罗新城

8

2500

37km

900m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

25

8870

80km

<300m

下图:两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及占地面积比例演变



(1)指出伦敦最初建设两座新城的主要目的。
(2)描述两座新城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变化的共同点。
(3)与哈罗新城相比,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车站周边原先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几乎都替换为商业用地,试分析其原因。
2021-11-01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左图示意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的变化。


(1)在右图中绘制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标注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状况)
(2)该城市要在甲地建一座化工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3)冬季强降雪可能导致城区与郊区之间温差_________,请尝试解释原因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