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8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2024年3月28日,总投资1700亿元的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在断疆哈密市开建。该项目坚持“建立产能储备、油化并举”的原则,依托哈密市丰富的油煤资源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直提液化煤制油技术,计划每年用煤1420万吨,产出物种油品超400万吨,建立绿色低碳综合化经济型产业新业态。

材料二哈密煤制油项目计则分两期实施,一期将建设煤矿、煤制油项目、风光发电项目;二期将联合产出PX(对二甲苯,可用作纺织原料)、PGA(聚乙交酯,可用作可降解资料)等化工产品。项目计划采用“平急结合”的生产方式,即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下图示意直接液化煤制油工艺流程。

(1)评价哈密市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的区位条件。
(2)推测哈密煤制油项目配建风光发电项目的原因。
(3)指出哈密煤制油项目采用“平急结合”生产方式的益处。
(4)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说明哈密市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的战略意义。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兹密尔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是土耳其重要出口港,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伊兹密尔分布着肥沃的平原和河谷,大面积种植无花果、葡萄、柑橘、石榴、向日葵等作物,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伊兹密尔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材料二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有着宿怨的邻国于2022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首条“友谊航线”轮渡服务,渡轮往返于希腊塞萨洛尼基港和土耳其伊兹密尔港(下图),在两国间运载乘客和货物——这艘渡轮最多可载948名乘客和300辆车。下图为伊兹密尔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角度,简述伊兹密尔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简析伊兹密尔种植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推测伊兹密尔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2024-06-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12月30日,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引江济淮”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

材料二:图1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1961-2021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

材料三:下表为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各项数据。

项目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48.047.3
水资源量占安徽省的比重(%)26.063.4
耕地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68.030.0
(1)与北部地区相比,指出安徽南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地形角度,分析“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的优缺点。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南北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2024-06-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4 . 我国菜系众多,不同的菜系习惯用不同的食用油,因此,在不同地区,每种食用油的消费量也不相同。研究人员根据我国近几年各省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种类,制作了中国不同区域食用油偏好地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食用油偏好区域(     
A.边界具有过渡性质B.按照自然特征划分
C.内部性质差异显著D.属于文化区域类型
2.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A.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B.大豆油、棉籽油、花生油、菜籽油
C.棉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D.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

5 . 甘肃定西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该县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效益显著。下图为九华沟流域调控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流域调控系统中,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甲处开垦梯田B.乙处造林种草C.丙处打淤地坝D.丁处挖鱼鳞坑
2.造成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广布,土质疏松B.气候干燥,毁林开荒
C.道路建设,工程开发D.长期开垦,过牧过樵
3.该地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B.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恢复良好
C.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
D.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

6 .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接合部,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发展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雷同、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2021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引力格局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组成城市中,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是(     
A.丹东市B.大连市C.葫芦岛市D.锦州市
2.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产业高度雷同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枯竭导致产业衰落B.受京津冀经济带的制约
C.城市之间产业合作密切D.长期主导发展重化工业
3.为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应(     
A.加快产业向内陆转移,加强与内陆城市合作
B.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C.以渤海翼为发展重心,加快经济带向西扩展
D.以黄海翼为发展重心,融入东北亚大经济圈

7 . 江西高安是我国水稻重要产地,但农民对早稻的种植积极性较低,2021年当地培育并推广生长周期短的优质晚稻当早稻种植(晚稻生长周期一般长于早稻),填补了高安早稻优质米的空白;同时大力推广水田流转,将水田集中到种田大户,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前,高安农民早稻种植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周期较长B.早稻品种较差C.自然灾害频繁D.种植成本较高
2.2021年后,高安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主要得益于(     
A.土地流转实现耕地集约化经营B.土地流转使得耕地总面积增加
C.早晚稻连续种植增加作物熟制D.外出务工者回乡使劳动力增加
2024-04-12更新 | 9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8 . 调查名称:城市热岛效应

调查资料: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繁忙等释放大量热量,从而导致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热岛环流”。

调查思考:

(1)城市规划时,指出大气污染严重工业企业布局的合理位置,并解释理由。
(2)提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2024-04-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9 .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水资源③经济水平④劳动力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剩余劳动力增加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C.社会负担加重D.人口流出量增加
2024-04-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以“闯关东”历时最长,迁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关东”指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以山东人为主、河北及河南人次之。

材料一:山东省地狭人稠,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人民迫于生计,流入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垦殖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日俄加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放弃封禁,利用人口优势,改以保卫边疆的移民戍边政策。不仅沿途给予交通食宿帮助,迁入东北还分配土地和农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
(2)结合材料,列举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
(3)分析“闯关东”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4-04-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