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22年开封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绘就绿色生态宜居的魅力家园画卷在开封市全面铺开。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A.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某班同学为开封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禁止开采地下水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扩大绿地面积④杜绝城市污水排放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23-1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1-22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同发展开局之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备受各界关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是著名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涵盖11省市,6亿多人口,贡献全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经济更协调的黄金经济带。


材料二:近日,华东师大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上海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该指数认为,长三角地区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简述长江经济带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长江成为中国“黄金水道”的原因。
(3)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提出长江流域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的对策。
(4)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角度,为长三角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2022-06-16更新 | 7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地理试题(11月)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树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喜静风、高温、高湿、土壤肥沃的环境,怕寒、怕涝,一棵可可树需要数年才能结果,果实可可豆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科特迪瓦是世界最大的可可豆生产与出口国,2020年产量约占全球的45%,可可豆多以原料形式出口;近年来,全球巧克力需求增长,但科特迪瓦可可豆出口量却有所下降。布瓦凯是该国可可豆加工和贸易中心,我国某企业选择在该国最大的都市阿比让附近投资建设可可豆加工厂。随着可可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科特迪瓦森林面积锐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当地重点推广农林间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图示意科特迪瓦可可种植区分布。

(1)描述科特迪瓦可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推测近年来科特迪瓦可可豆出口量有所下降的自然原因。
(3)与布瓦凯相比较,简述阿比让发展可可加工业的区位优势。
(4)说明推广农林间作模式对科特迪瓦的有利影响。
(5)除农林间作外,科特迪瓦可可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你献计献策。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5月考前押题文综地理试题

4 . 2016年起,畜牧大省广西开始实施现代生态养殖规划,推广多种新式经营模式,其中的贷牛(羊)还牛(羊)模式[以某实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贫困户养殖肉牛(羊),企业提供采购于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的杂交良种幼牛(羊),合同价回收成牛(羊)]产生明显的扶贫效应。下面左图示意广西肉类总产量及组成(单位:万t),右图示意广西养牛规模(单位:头)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发展养殖牛(羊)的优势条件是(     
A.山地草场广阔,蔗叶和玉米秸秆产量大
B.产业规模大,产业基础雄厚
C.具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便捷
D.省内生活质量提升,生猪市场萎缩
2.“贷牛(羊)还牛(羊)”模式的好处有(     
①加速贫困户的城市化转变                  ②降低贫困户养殖业进入的难度   
③提升农户对新畜种的研发和推广能力 ④稳定贫闲户收入和企业优质原料供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适宜广西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是(     
A.促进养殖品种良种化,建设本地种源基地
B.适度缩小养殖规模,提升市场应对能力
C.取消政策优惠,加强市场竞争锻炼
D.推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转为以饲料为主
2020-12-24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

5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利用。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植物蒸腾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下渗
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增强城市降雨能力B.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C.减轻城市交通压力D.加剧城市炎热程度
3.某班同学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减少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2022-08-07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元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网课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6 . 下图是已建成的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它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雨水街坊示范区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植物蒸腾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地表径流
2.雄安新区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B.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C.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D.城市建设增加地下水管道
2023-01-05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

7 .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海拔800~1500米。耕地广阔,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5,适宜玉米、高粱、棉花、烟草、花生等作物生长,曾有“南部非洲粮仓”之称。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津巴布韦粮食减产,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政府正在积极寻找对策摆脱这一困境。下图示意津巴布韦山地和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津巴布韦耕地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A.高原地形、光热水充足B.河谷发育,土壤较肥沃
C.河流纵横,水分条件好D.多冲积扇,地势较缓倾
2.津巴布韦摆脱粮食危机的关键措施是(     
A.改良土壤,改善气候B.科技投入,推广良种
C.缩减耕地,恢复草原D.兴修水利,旱涝保收
2023-03-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所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植的树木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材料2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树木蒸腾的水分一般大于草地蒸散的水分,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图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提出改变“小老头树”现象的对策。
2023-01-08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又是缺水的省份。为此,山西省建设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其中最大的是万家寨引水工程。下图为万家寨引水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资源利用率低B.地下水超采严重C.年降水总量偏少D.水资源污染严重
2.万家寨引水工程对山西的直接影响是(     
A.根治土地的荒漠化问题B.改变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C.促进能源重化工业发展D.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能够实现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有(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逐步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⑤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22-08-0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紫外线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0-2:1级阴或雨天,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2级多云天气,弱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3级少云天气,中等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7-9:4级晴天无云,强避免在10-16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10:5级夏季晴日,很强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     )(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两个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2022-02-13更新 | 483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