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1 .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民居位于我国(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北部,受冷空气影响小B.面向南部,日照条件最优越
C.位于东部,夏季通风条件好D.面向西部,傍晚采光时间长
3.符合该地区民居特点的是(     
A.墙体较薄,顶部开天窗B.房间南面窗大,北面窗小
C.院落多沿河兴建,临水而居D.房前种植针叶树,房后种植阔叶树

2 . 斜仁柱(如下图)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区的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圆锥形房屋。斜仁柱上的覆盖物根据季节的更选而变换,夏天用桦树皮或芦苇,冬天用狍(当地的一种动物)皮,夏天门上挂柳条穿的门帘,冬天挂狍皮或鹿皮门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斜仁柱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A.隔热效果好B.坚固耐侵蚀C.林区木材多D.建造速度快
2.斜仁柱形式的民居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A.安全性高B.室内采光好C.外形美观D.可调节性强

3 . 从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获悉,2月10日至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近年来,参加“反向春运”(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相反)的群体越来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春节假期前后跨区域人员的流动方向主要是(     
A.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
C.先由西向东,后由东向西D.先由东向西,后由西向东
2.我国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量人口跨区域流动,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B.春节假期时间长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人口分布不平衡
3.参加“反向春运”的群体主要包括(     
①去大城市过节的老年人②为体验不同节日氛围的年轻人
③去大城市求学的学生④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服务工作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化历史既是理解过去区域碳循环过程的基础,也是预测未来陆地碳库(即陆地上碳的储存库,包括土壤碳库、植被碳库等)变化趋势的重要参照。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其流域内现代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下图示意距今10000年以来渭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5000年渭河流域的气候较目前明显(     
A.偏暖B.偏冷C.偏干D.偏湿
2.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相比,植被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植被条件改善时(     
A.土壤淋溶作用会显著增强B.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快
C.更多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D.凋落物数量变化不大
3.推测距今1000年以来,渭河流域植被碳库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显著恶化B.人类活动加剧C.植被持续演替D.水土流失加重
2024-03-2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煤改气,导致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措施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实施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降水较多,河网密布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2024-03-13更新 | 1816次组卷 | 1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3年春运215日结束,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节前,以探亲流、旅游流为主,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节后,以返程流、务工流、学生流为主,成渝、东北、湖南、湖北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近年来,“反向春运”比例不断升高。“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节前出发客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地区的原因是(     
A.气候温暖,来此避寒人数增加B.环境优美,吸引大量老年人
C.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D.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2.春运结束前,北京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最可能是(     
A.外来务工人员B.外来经商人员
C.错峰旅游的老年人D.外来求学的学生
3.“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大部分老年人收入很高③部分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3-07更新 | 958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地区,属皖南山区。当地铜矿开采历史悠久,曾大规模开采铜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全国重要的铜材加工产业基地。2009年,该市被列为中国资源枯竭城市,铜矿自给率仅为8%。近年来,该市从智利、秘鲁等国大量进口铜矿,发展铜矿精深加工,产品远销海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铜陵市大规模开采铜矿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大气污染B.土地沙化C.山体滑坡D.水土流失
2.在铜矿难以自给的情况下,铜陵市还能继续发展铜矿精深加工产业,主要得益于(     
①产业基础较好②铜矿加工附加值高③水路运输便利④铜矿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铜陵市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启示主要是(     
A.立足当地区位优势B.坚持发展原有产业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拓展资源进口渠道

8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     
A.人口区域差异缩小B.中部地区人口最多
C.西部地区人口稳定D.东部地区增速最快
2.东北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可能会使得该地区(     
A.劳动力流失严重B.自然环境恶化C.社会治安变差D.区内发展差异扩大

9 .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石柱。海浪侵蚀在石灰岩悬崖上形成洞穴,洞穴不断变大发展成拱门,拱门最终倒塌使岩石从海岸分离出去,形成形状各异的石柱。下图1为墨尔本海蚀柱,图2为三大类岩石的循环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组成石柱的岩石对应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海蚀柱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一沉积作用一重力崩塌
B.沉积作用一海浪侵蚀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一重力崩塌
D.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一海浪侵蚀一重力崩塌
2024-02-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10 . 2008年5月25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下图为2008年5月26日11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中心的气压系统及其气流水平运动方向是(     
A.高压,顺时针辐散B.高压,逆时针辐散
C.低压,顺时针辐合D.低压,逆时针辐合
2.受锋面影响,P地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气温降低,天气转晴B.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C.气温升高,天气转阴D.气温升高,风力减弱
2024-0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