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024-03-15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上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2 . 大棚和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设施,地膜有多种类型,透明地膜、黑色地膜、绿色地膜,白色地膜等。图示地区为华北农田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在农田中铺设透明地膜会使(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2.在农田中使用透明薄膜建造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减弱①B.减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

3 .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4月24日凌晨2时,地球发生了一场特大地磁暴。这是从2019年12月开始、太阳进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以来,地球经历的较强地磁暴,易造成卫星偏离正常轨道。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专用卫星风云三号G星(图)已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发射,标称轨道高度407±5公里。在发射G星之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就为G星研究出了一套新的卫星轨道预报方法,将地磁暴作为影响轨道的变量考虑在内。完成下面小题。



1.直接导致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的主要太阳活动现象及该现象发生的位置是(     
A.太阳黑子,光球层
B.日珥,色球层
C.太阳耀斑,光球层
D.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
2.推测离现在最近的太阳活动高峰年年份约为(     
A.2025B.2030C.2034D.2050
2023-11-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8日21时21分23秒,东海海域(北纬26.45,东经125.35°)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70千米,福建、浙江沿海等地有震感,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2.地震发生时,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A.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B.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3.现代地震预警系统会在第一时间监测到地震出现后,向波及地区的手机或电视等用户发送预警信息:“……有感地震到达倒计时XX秒,请勿惊慌!”,该预警信息的成功发送主要利用了(     
A.地震波与声波的速度差B.电磁波与声波的速度差
C.地震波与水波的速度差D.地震波与电磁波的速度差
2023-11-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图为1740年到2011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不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与2060年“碳中和”(通过减排和抵消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A.开垦湿地种植粮食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人口激增呼出CO2D.火山喷发剧烈释放
2.图示变化基本不会导致(     
A.海平面快速下降B.极冰快速融化
C.温室效应增强D.呼吸疾病多发
3.以下个人做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利的是(     
A.夏季空调温度调至最低B.使用淘米水浇灌花草
C.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6 . 1054年,宋代司天监记载了“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967年后,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精确测量了一个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的亮度。科学家们确认,这个标准烛光就是由“天关客星”经千年演化形成的著名天体——蟹状星云(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蟹状星云(     
A.由固体和尘埃组成B.属最低级天体系统
C.主要组成物质是氢D.由炽热的气体组成
2.“拉索”观测站选址的原因包括当地(     
①海拔地势高②水能资源丰富③空气污染小④风力强劲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3.日常生活中,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小孔成像原理观日食B.直接利用肉眼观看月食
C.网络视频直播看流星雨D.透过墨镜片看太阳黑子
7 . 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分析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多的原因。
(3)分析丙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8 .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以下是学校某地理兴趣小组关于地球不同高度大气特征的研究过程(部分)。

(1)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收集到地球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气温数据(表)﹐为了更直戏地展示大气温度随海拔变化的特征,请根据数据在图中画出平滑曲线,注意用“●”标注出转折点。(黑色铅字笔作图)。
高度变化范围
(单位:千米)
气温变化范围
(单位:℃)
≥800≥1200
80~800-85~1200
50~800~-85
12~50-50~0
0~1215~-50


(2)根据气温随海拔变化的特征,科学家将地球大气垂直分为三层,大致分界面如图中虚线所示。请在图中“(     )”处填出对应的分层名称。
(3)一般而言,大气垂直分层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请从大气组成和空气运动的角度做出简要分析。
2023-11-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南极地区是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酷寒、干燥、烈风使这里成为探求地球演变和宇宙奥秘的“天然实验室”。罗斯海新站(位置如图)建设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是我国的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极地区可研究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①岩石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南极地区相互作用的圈层中(     
A.大气圈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B.岩石圈的厚度是均一分布的
C.生物圈与其他圈层关系不密切D.水圈分布最广且最连续活跃
3.以下人类活动与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石油燃料使用过多消耗了臭氧层物质
B.热带雨林的破坏直接加剧了臭氧空洞
C.臭氧空洞易导致强可见光致患皮肤癌
D.限用氟氯碳化物利于缩小臭氧层空洞

10 . 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同时,天空上演土星伴月天文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可观测宇宙
2.此次天文现象出现时,天体的相对位置与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最接近(     
A.   B.
C.   D.
3.有人提出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科研、生产、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动,以下条件中哪些是人类登月短期内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充足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月地距离③适宜的温度④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⑤强大的通信技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