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参喜冷凉,不耐旱,忌强光直射,怕积水,对土壤肥力消耗大,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野山参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随着森林的破坏,东北野山参几乎绝迹。

材料二   东北地区人工种参约有400多年的历史,5~6年可收获一次,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人参产量剧增,加之出口受阻,一夜之间,人参价格大幅度下降。



(1)推测东北野生人参分布区域适宜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二,提出促使人参价格提升的合理措施。
(3)有人建议人参产区的农民扩大人参种植规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参喜冷凉,不耐旱,忌强光照射,怕水涝,对土壤肥力消耗大,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野山参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地区,随着森林的破坏,东北野山参几乎绝迹。东北地区人工种参约有400多年的历史,5~6年可收获一次。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东北野人参分布图。

(1)分析东北野生人参分布区域适宜人参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东北地区野山参几乎绝迹的原因。
(3)有人建议人参产区的农民扩大人参种植规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 . [社会调查]

调查名称:荒漠化的治理

调查资料: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的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古代这里水草丰美,风光宜人,后来经历气候变化、战乱更迭和不合理的开垦,形成茫茫大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也使沙漠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下图示意毛乌素沙漠的位置。


调查思考:


(1)简述历史上毛乌素沙漠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2)列举榆林市实现“绿进沙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随着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12-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孝义中学、文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下面第一幅图为世界某区域图,第二幅图为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至三为由早到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乙之间地形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丙地所在国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畜产品供应基地,简述其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丙地区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该地区有可能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1-10-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县 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岫岩陨石坑形成于距今约5万年的一次陨石撞击。据地质工作者勘察推算,最初坑深约500米,直径约1400米。岫岩陨石坑形成后,曾一度成为封闭的湖泊。后经侵蚀,坑壁形成缺口,导致湖水外泄,露出坑底的湖床。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坑壁的冲沟与坑底的小河流,新的水系系统形成。而今,坑深减少到150米,直径却达1800米。通过在陨石坑中心的钻探,发现了厚达107米的湖相沉积物,该沉积物富含大量有机质。地质工作者发现,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村民们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和劳作。下图示意该陨石坑地质剖面。

(1)简述该陨石坑形成至今的地貌演变过程。
(2)说明该陨石坑深度变化的原因。
(3)阐释湖相沉积物中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原因。
(4)当地政府计划大力开发岫岩陨石坑。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12-09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3)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________,B图表示________
(4)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_____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2021-10-06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依赖进口。下图示意坦桑尼亚概况。



(1)简述坦桑尼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析制约坦桑尼亚工业发展的因素。
(3)有观点认为“工业化是坦桑尼亚实现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也有观点认为“坦桑尼亚应保护环境,拒绝工业化”。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面左图所示。右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上面左图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10-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地表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3)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02-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第七大流动性沙漠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地势平坦。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后因过度放垦开荒,最终风沙肆虐、沙丘覆盖于河流淤积物上。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区近30年年降水总量有所增加(下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和风频图)。1995年后,我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沙柳沙障是在沙面上设置的一种方格状沙障,某科研团队对“流动沙丘”和“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进行了对比研究,(表2为流动沙丘和设置沙柳沙障沙丘蚀积强度变化数据。)2018年,亿利生态治理区荣膺“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注:蚀积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和时间风对沙地的作用,负数代表侵蚀,正数代表沉积


(1)分析历史时期,库布齐沙漠地区风力作用明显比流水作用弱的原因。
(2)通过图10,说明目前流动沙丘不同季节风沙移动的主要方向。
(3)结合表2试验数据,指出沙柳沙障重点设置的位置以及沙柳沙障在沙丘丘间地的合理设置方式。
(4)近些年来,库布齐沙漠地区绿化面积持续扩大,有人认为“沙漠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10-2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