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2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年日照时数:M>N,年太阳辐射总量:M<N
B.年日照时数:M>N,年太阳辐射总量:M>N
C.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两者之间无关联
D.年日照时数越多,其年太阳辐射总量一定越丰富
2.影响M、N两地的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势(海拔)B.气候、地势(海拔)
C.气候、纬度D.海陆位置、气候
3.若有一架飞机由M地沿着最短航线飞往N地,则正确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C.一直向东飞行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7日内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天宫课堂是为了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时(     
A.悉尼(34°S,151°E)旭日初升B.黄河站(79°N,12°E)正值极昼
C.伦敦(51°N,0°)烈日当空D.纽约(40°N,74°W)夜幕沉沉
2.此时,全球处于9月21日的理论范围最接近(     
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四分之三D.全球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A.二叠纪末B.三叠纪末C.志留纪初D.白垩纪末
2.图中(     
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B.侏罗纪是哺乳动物的繁盛时期
C.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更高
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成正比关系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耕地利用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下表示意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地区代表作物主要特征
泰国、印度橡胶近30%的新增橡胶种植因来自占用耕地,严重削减水稻产量。同时橡胶树因耗水量巨大威胁水资源安全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榈油棕榈种植园日前占据全世界10%的永久耕地,过去30年快速扩张,成为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巴西H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促使H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占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咖啡、可可、桉树利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消除贫困,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影响水土资源条件,导致这些地难以重新种植粮食作物,

1.表中H作物最可能是(     
A.甘蔗B.玉米C.甜菜D.茶树
2.导致表中国家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土壤肥力C.剩余劳动力D.耕地产出效益
3.为缓解耕地非粮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表中国家或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际合作,租赁海外耕地
B.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调整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消费
D.加快耕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
2024-06-1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单位:min

干扰模式

6L/min

9L/min

12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1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2.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
3.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2024-06-03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俯视图”。弧ABC上太阳高度为0°,B点为弧ABC与纬线的切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该日深圳(22°N)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并说明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____
(2)描述该日北半球的昼夜短状况。
(3)计算此刻北京时间并判断赤道上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4)当B点的纬度逐渐增大时,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024-05-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单元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土壤无机碳是土壤中含碳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总体包括固、液、气三相。其中固态碳酸盐占比最高且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液态溶解性无机碳也有较高比例。下图为土壤无机碳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土壤无机碳含量最低的是(     
A.南欧喀斯特高原B.美国中央大平原C.中国云贵高原D.巴西亚马孙平原
2.某次暴雨过后,有学者发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一处菜地土壤无机碳含量发生了变化,以下对其变化趋势和理由的推测正确的是(     
A.变多土壤根呼吸作用增强产生二氧化碳B.变多地下水位升高溶解性无机碳增加
C.变少流水侵蚀导致表层无机碳流失D.变少地表水体下渗导致碳酸盐沉淀
2024-05-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塞卡湖是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上的构造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0年,在阿瓦什河上游修筑水库(位于图中河流南端上游42千米处)调节下游的径流量;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976年以来,当地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贝塞卡湖年均水位持续上升。为减轻贝塞卡湖水位上升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下游地区修建了多座泵站,并在周边城镇配备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方便抽水排入地势更加低矮的阿瓦什河。下图示意贝塞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

(1)分析贝塞卡湖水位持续快速上升的原因。
(2)简述贝塞卡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3)分析贝塞卡湖排水泵站选址湖区东北部的优点。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2024-04-22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