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2024-04-1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用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蛇曲A举新建了一个村落,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
(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推测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3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2024-06-19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2024-06-03更新 | 726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季节性积雪的时空变化与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密切相关。青藏高原积雪分布广泛,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反馈强烈,气候变暖加速积雪消融,导致地面反照率(内涵与反射率相近)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进一步加速积雪消融,这一过程被称为积雪反照率反馈。

材料二︰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照率(见下表)。

地面性质

积雪

草地

沙漠

水面

反照率/%

>50

10~18

25~30

6~8

材料三:青藏高原1980——2016年多年平均积雪覆盖日数图(见下图)与青藏高原地形图。



   
(1)说明青藏高原1980—2016年多年平均积雪覆盖日数的分布特征,并指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海拔山区季节性积雪覆盖率一年中冬季最小,分析其形成原因。
(3)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与北极地区的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两倍,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的变化趋势。
2023-05-14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A→B→C的分布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为      
(2)D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植被类型) ,
降水多的主要原因受                        (气压带)控制,盛行          气流
(3)图中C处山脉东侧形成了荒漠景观,其形成原因              。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结合上图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19-01-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2)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3)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2019-01-09更新 | 1251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牡蛎(又名蚝)栖息于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岩礁、泥滩及泥沙质海底。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小,在盐度较低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大。以细小浮游生物为食,5-9月繁殖季节。牡蛎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被誉为“海里的牛奶”。但美国食药监局认为生蚝局高风险食物之首。因其含有两种破坏力极大的病原体:诺罗病毒和霍乱弧菌。在丹麦,最好的生蚝生长在北部一个叫做利姆水道的峡湾区域(图中甲海峡),这种生蚝被誉为“生蚝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近年来,不请自来的太平洋蚝在利姆水道的种群规模有扩大的趋势,争夺本地蚝的生存空间。全世界生蚝养殖80%在中国,中国生蚝养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蚝,中国就是太平洋生蚝最大的养殖国。下图为丹麦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析利姆水道(即峡湾)的形成过程。
(2)推测太平洋蚝入侵利姆水道的可能途径。
(3)简述太平洋蚝入侵利姆水道对本地蚝产生的影响。
(4)面对利姆水道太平洋蚝种群规模扩大的趋势,有人提议“中国可以从丹麦进口生蚝,以避免太平洋蚝泛滥成灾”。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9-10高一下·浙江宁波·期末
9 . 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2005年该市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该市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_____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__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因___________
(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双选题)(        )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C.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D.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5)描述该城市扩展过程_________
2012-05-10更新 | 92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0 . 土壤有机氮是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产物,而微生物的数量会因植被类型和土壤养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色季拉山地处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结合部林芝市境内,是藏东南半湿润与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主峰海拔5200米。下图示意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沿海拔梯度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色季拉山东坡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趋势是(     
①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渐减少
②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多
③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渐递增
④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渐递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导致色季拉山东坡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上升(     
①大气降水增多                                        ②冻土融水增多
③土层逐渐变薄                                        ④坡度逐渐变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推测色季拉山土壤微生物量氮随土层加深而减少的原因是(     
A.土壤质地逐层变细B.土壤颜色逐层加深
C.土壤氧气含量减少D.土壤矿物含量增加
2024-09-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