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要
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世界
占比(%)
钾盐主要年产量
生产国
(万吨)年产量世界
占比(%)
进口国(万吨)占比(%)
俄罗斯49.138.2加拿大139932加拿大19140
加拿大32.625.4白俄罗斯72617俄罗斯9821
白俄罗斯12.910.0俄罗斯70516白俄罗斯8919
中国3.22.5中国54112其他9320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2)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
(3)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2023-12-2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热带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存在海表温度常年高于的广阔水体,被称为印太暖池,印太暖池大气对流活动变化通常能影响热带甚至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研究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下图示意印太暖池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印太暖池在西太平洋的分布存在“双舌”结构,“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



(1)解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的原因。
(2)指出导致“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的主要因素。
(3)阐述印太暖池海温偏暖对我国夏季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过程。
2024-01-04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央视1月13日新闻报道:“风浪为笔霜为画”,近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博斯腾湖出现了奇特的冰上“水墨”景观。受到冷空气、湖面风浪以及水流作用的多重影响,霜雪凝结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宛如一幅幅浓淡各异的水墨画。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南麓,有发源于天山的开都河汇入,湖水深浅不一。开都河流域有大片灌溉农业分布。


材料二:图2示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年份博斯腾湖矿化度与水位的变化情况。(矿化度是指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数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根据矿化度的大小,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小于1g/L)与咸水湖(大于1g/L)。)



(1)推测博斯腾湖“冰上水墨画”的形成过程
(2)结合湖泊水位线,推断博斯腾湖湖盆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3)自2000年以来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
2023-03-21更新 | 92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巴公路穿越的东帕米尔高原是亚洲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冰川群呈萎缩趋势,引发的次生灾害多次威胁和中断中巴公路通行。巴托拉冰川裂隙内洞穴众多,形成了庞大的冰内和冰下径流水系。出水洞是冰内和冰下水系的排水出口,位于冰川末端。出水洞的位移可引起其下游河道的变化。巴托拉河源于巴托拉冰川的出水洞,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伴随着冰川萎缩带来的出水洞位移,20217月巴托拉河向北改道,并在中巴公路西侧南流折回故道。下图示意巴托拉冰川及巴托拉河的位置。


   
(1)简述巴托拉河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的原因。
(2)说明巴托拉河改道并最终折回故道的过程。
(3)分析冰川群的萎缩对中巴公路安全的潜在威胁。
2023-10-07更新 | 627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辽宁专用)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地貌是风沙堆积的产物,由于有悖对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被长期忽视。研究表明,侵蚀型沙丘常处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对已有的沙丘形态进行侵蚀改造,单一风况环境下常发育新月形沙丘。在风况、沙源供应、沙土黏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柴达木盆地发育多种类似于火星表面的侵蚀型沙丘,备受学者关注。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某侵蚀型新月形沙丘景观。



(1)分析图中侵蚀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2)推测新月形侵蚀沙丘形态的演化趋势。
(3)同在风力强劲、物理风化强的干旱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却形成了茫茫戈壁而非侵蚀型沙丘,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021-11-01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沉积在冰雪中的化学离子是反映气候环境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冰川积累区的雪坑内钙、氯,钠、镁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图中存在两处明显的高子含量高的污化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深度的增大,雪坑内(     
①各类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似②各类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各异③各类离子浓度总体增大④积雪密度逐渐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据推测,污化层形成期间(     
A.气候湿润B.降水强度大C.风沙肆虐D.冰雪表层消融慢
3.该区域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钠离子、氯离子(     
A.来源可能相同B.积累速度较快C.分布浓度相同D.两者性质相同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又称“旋坑”、“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生于山涧,或深不见底,绝壁陡崖。位于大巴山区的汉中天坑群(32°N~33°N),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类型齐全,“稀、奇、峻、雄、险、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热带、亚热带的岩溶地貌的最北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镇巴县的“天悬天坑”,直径100-110米,深183米,崖壁陡直,坑口近乎圆形、又似“心形”入选《地理中国》封面。

(1)分析说明汉中天坑群形成的自然条件。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镇巴县“天悬天坑”的演化过程。
(3)结合天坑的形成现状,预测天悬天坑的未来发育趋势。
(4)分析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2023-11-28更新 | 42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2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30题)(6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8 .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负值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变冷。相关专家整理得到我国梅雨长期趋势与北太平洋多年代际变化指数的逐年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正常的梅雨天气期间往往呈现(     
A.冷湿多雨B.高湿闷热C.干湿交替D.狂风暴雨
2.图示后期的PDO指数为正值期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我国气候向冷冬热夏演变B.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增多
C.赤道太平洋海水西暖东冷D.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偏高
3.PDO从负值向正值转折后全球变暖显著,而长江梅雨减少趋势仍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副热带地区大气收缩B.陆地空气中水汽减少
C.副热带高压脊北移D.大气饱和湿度下降

9 .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2020年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B.204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70%
C.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快速增加D.城镇劳动力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升级产业结构③扩大耕地面积④实行延迟退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3.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D.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23-11-24更新 | 71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项02 期中测验:重难提升专练(乡村和城镇)-【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

材料三: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结合图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