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5 道试题
1 . 如图为沿太平洋120°W所作的盐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乙海域垂直方向盐度的变化特征。
(2)比较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简述甲海域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域平均盐度高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宪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2 . 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1.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2.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B.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
2024-04-18更新 | 126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土壤的温度、水分含量、矿物质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层的厚度等对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河南省北部某地地势低平,当地居民因地制宜采用某传统方式种植农作物,即在种植农作物前先在地里开挖小沟(水渠),再用建房用的小青瓦覆盖成地下水渠通道,然后在小青瓦上面覆上表土种植农作物,采用此方法种植的越冬农作物早熟且品质较好。下图为该种植方式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开挖小沟(水渠) 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层厚度B.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C.减少土壤侵蚀D.减少土壤水分的含量
2.该地采用此方法种植的越冬农作物早熟主要得益于(     
A.水渠向土壤输送热量B.受冬季风影响减小
C.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D.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2024-03-27更新 | 231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下图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     
A.多子化、年轻化B.少子化、红利化C.红利化、年轻化D.少子化、老龄化
2.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逐步提升,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5 . 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某课题组对2019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商业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
C.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D.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
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短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早
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

6 .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完成下面小题。

TOD开发模式

1.步行化城区建设有利于缓解(     
A.用地紧张B.就业困难C.交通拥堵D.住房紧张
2.与一般城市化过程中功能区建设相比,新城市主义城区的特点是(     
A.用地多样化B.功能单一化C.居住私密化D.社区大型化
2024-02-28更新 | 1560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过去几十年来,北极是全球地表气温增暖最剧烈的地区,其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称为“北极放大”现象。研究认为,大量白色的海冰消融形成的“北极变暗”现象是导致“北极放大”的重要原因。图为北极地区201120143711月的海冰面积与海温、气温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依次表示(     
A.海冰面积、海温、气温B.气温、海温、海冰面积
C.气温、海冰面积、海温D.海温、气温、海冰面积
2.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北极地区每年3月份比7月份的海水(     
A.温度更低、盐度更高B.温度更高、盐度更低
C.温度更低、盐度更低D.温度较高、盐度更高
3.“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2024-02-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会受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季风等)影响。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气象站山风的方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2.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风速更快,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小B.与夏季风叠加
C.地表植被茂盛D.太阳辐射更强
2024-02-1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A.春季子夜B.夏季傍晚C.秋季正午D.冬季清晨
2.“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C.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2024-01-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如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公路沿线绿地景观布局,绿地采用乔木和灌木混搭种植,绿地区地势略有起伏,且较公路高;碎石区地势较绿地区低;农田区地势较公路、绿地区和碎石区明显偏低。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沿线乔木的特点是(     
A.树叶为针状B.多革质叶片C.秋季树叶全部凋落D.树干有“储水室”
2.该地公路沿线设置碎石区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公路两侧绿地景观B.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C.加快地表径流排泄速度D.保护农田土壤和农作物
2024-01-28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