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陡坎是一种地表断层地貌。河流上游盘海拔高于下游盘的陡坎为正向陡坎,反之为反向陡坎。某研究队在新疆阿合别斗河出山口位置发现了正反向陡坎并存的特殊地貌,并绘制了陡坎沿线的地形剖面图。据考察,阿合别斗河出山口反向陡坎形成后下游盘持续抬升,洪积扇Fan2晚于反向陡坎形成。下图示意阿合别斗河出山口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观测点中,最适宜用于观察研究洪积扇Fan1沉积物分层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推测阿合别斗河出山口正反向陡坎能够共存的原因是(     
①正向陡坎上覆Fan1②S2抬升幅度大于S1③正向陡坎错断Fan1④S2抬升幅度小于S1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据数据推测Fan2开始形成之前,陡坎①和④的高度分别可能是(     
A.3.6m4.2mB.5.5m4.4mC.3.7m6.3mD.5.6m3.2m
2024-04-30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2 . 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滑坡地形呈陡--陡折线形。德达古滑坡是在断裂活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原始斜坡结构较为破碎的岩层岩土体在强震作用下沿着节理裂隙面发生崩解-滑动-堆积-堵江-溃决灾害链事件,滑坡堆积稳定之后,在重力作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长期作用下,滑坡发生浅层滑动、前缘复活变形等迹象。在堰塞湖形成到溃决的过程中,随着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巴曲河床断面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德达古滑坡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德达古滑坡形成过程是(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2.目前德达古滑坡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推测导致其滑动可能性最小的是(     
A.降雨入渗B.河流冲刷C.风化作用D.重力因素
3.在堰塞湖形成到溃决的过程中,巴曲河床断面形态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A.初期,上游河床变窄B.中期,上游河床淤高
C.中期,河流流速加快D.后期,上游河床变浅

3 . 秦巴山地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一带,汉水上游,其典型垂直带带幅(即垂直带宽度)的分异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和复杂性。图甲为秦巴山区唐家河、光雾山、神农架三地的典型山地垂直带谱,三地均位于大巴山南坡。图乙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带幅的经向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乙所示的自然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D.针阔混交林带
2.图乙所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的带幅(     
A.随经度自西向东呈线性减少的趋势B.神农架南坡最宽,海拔1000米以下
C.唐家河最窄,海拔1500米以上D.随基面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3.导致神农架山区常绿阔叶林带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差异B.局地环流C.基面高度D.水热条件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4 . 地下盐岩因挤压作用出露地表,形成盐底辟。西亚扎格罗斯山下发育大量盐底辟,某大型盐底辟一坡有土壤覆盖,一坡盐岩裸露。有土壤覆盖的一侧发育盐溶洞,且盐溶洞规模仍在扩大。图示意该大型盐底辟两侧水循环的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盐底辟有土壤覆盖的一侧蒸发更强,主要是因为(     
A.深层下渗量更小B.年降水量更大C.地表径流量更大D.涵养水源更多
2.盐溶洞仅出现在有土壤覆盖的一侧,主要取决于两侧(     
A.流水停留时间差异B.蒸发量差异C.溶解盐输出量差异D.岩性差异
2024-03-15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高考押题卷三(河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河北专用)
5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南凹陷(图甲)位于中蒙边界海拉尔—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最南端。凹陷西侧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图乙),东侧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发育在出山口湖岸附近的河流扇进入水体,则形成扇三角洲,古风场对扇三角洲前缘进行改造形成浪控三角洲。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可将塔南凹陷滩坝划分为滩砂和坝砂,且发育滩坝共生、有滩无坝和有坝无滩3种沉积组合样式。难砂多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坝砂分为砾质坝和砂质坝。

                                                       

(1)描述浪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比较西部缓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沉积物特点,并说明理由。
(3)指出图示平面上滩砂分布的特点。

6 .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分别在3月、6月、9月以及12月拍到的地中海沿岸(29°E31°N)日落景观,展示了不同时期日落方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12月太阳日落方位为(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2.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同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互余。6月的某天,该摄影爱好者观测到太阳升起后的轨迹及其与地平面夹角,最接近的是(     
A.B.
C.D.
3.与该地相比,在不考虑海拔、遮挡物等因素的情况下,在该地以北至北极圈范围内的某一地点在一年内拍到的日落的南北跨度会(     
A.更大B.先小后大C.更小D.先大后小

7 . 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河的源头,被称为“亚洲水塔”。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大多数河流输沙量显著增加。青藏高原河流泥沙的时空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然乌湖发育形成于巨大的冰川谷地,受植被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湖水颜色随着季节变化,或碧蓝,或青绿,或浑黄。下图示意然乌湖位置及水系,下表示意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状况(注:融水径流指径流中冰川融水补给部分;降水径流指径流中降水补给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湖泊降水量(108m3蒸发水量(108m3融水径流(108m3降水径流(108m3出湖径流(108m3
4月9日一5月10日0.010.020.150.280.40
5月11日一6月24日0.020.031.312.063.18
6月25日一9月10日0.050.066.664.4211.05
9月11日一10月25日0.010.021.871.073.11
10月26日一11月24日00.010.060.510.59

1.近年来,青藏高原绝大多数河流输沙量显著增加的原因有(     
①冻融土壤可侵蚀性增强②积雪、冰川融水量增加③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④高原冻土层解冻期延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下列然乌湖湖水的颜色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12月一次年3月碧蓝色B.4月—5月五颜六色
C.7月一8月青绿色D.10月一11月浑黄色
3.根据水量平衡原理,2015年6月25日一9月10日,然乌湖湖泊储水量(     
A.增加0.18×108m3B.减少0.02×108m3
C.比5月11日-6月24日大D.比9月11日-10月25日小
2024-02-2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点轴理论”,即以区域核心城市为“点”、以交通干线为“轴”的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理论。城市影响力指数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数越大,城市综合实力越强。20世纪初,由德国建设的胶济铁路(济南至青岛)通车。2000年前后,由于济南和青岛“双核心”城市崛起,山东省对胶济铁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10年以后,山东省规划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空间布局,明确各经济圈功能定位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在此基础上,山东省逐步建设了“三横三纵”快速铁路网络,为山东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为山东省2000年与2017年各城市影响力指数示意图,图2为山东省“三横三纵”铁路网络格局示意图。

(1)据图1,说出2000年山东省的经济格局分布状况。
(2)运用点轴理论,说明山东省由“双核心”转变为当前“多核心”的过程。
(3)说明山东经济发展路径对河北的启示。
2024-02-27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河北省大数据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某地区位于40°S左右,紧靠大洋。当地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显示,每年该区域都有4次左右显著的气温和降水突变,持续时间短暂,但变化显著。在长时间的观测中发现,这种突变通常伴随着大气中某种特定的流线形态,表示有特殊的天气系统正通过该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经常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季风环流D.局地雷暴
2.某天该地区气温骤降,出现了持续时间短暂的强降水,随后天气转晴但气温依然偏低。这是由于(     
A.暖锋过境B.热带气旋经过
C.冷锋过境D.局地气流下沉
3.该地区的气候对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A.干旱时间长,农业依赖灌溉B.四季温差大,不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C.降水均匀,适宜种植多汁牧草D.气温常年较高,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2023-12-29更新 | 5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反之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西风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冷暖平流差异。下图为“500hPa高度冬半年东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北半球西风带最强盛的季节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后,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     
A.东南和西南B.东北和西南C.东南和西北D.东北和西北
3.图中,东亚大槽附近主要盛行(     
A.槽前:西北风B.槽前:西南风C.槽后:东北风D.槽后:东南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