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蒸发既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直接受到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反过来,蒸发又可增加空气湿度,提高最低气温或降低最高气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蒸发皿蒸发量是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的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受太阳辐射、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气候统计数据表明,河北省5月份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年蒸发皿蒸发量近50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近50年来河北省部分地区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等值线(单位:毫米/10年)分布。



(1)分析河北省一年内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的原因。
(2)描述图示区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地区分布特征。
(3)有同学推测蒸发皿蒸发量下降与空气污染有关,请为该同学的猜测提供理由。
(4)推测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020-06-21更新 | 965次组卷 | 7卷引用:2.2 水圈与水循环(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易精品同步课程

2 . 2022年11月8日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出现月全食现象(红月亮),“月掩天王星”现象也同时上演。下图为“月掩天王星”位置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清晰获取“红月亮”变化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RSC.GNSSD.GPR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行星才能被“月掩”B.月球体积远大于海王星
C.此时正值天王星冲日D.此时月球亮度达到最大
2023-06-02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1)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下图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下图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2023-06-10更新 | 12873次组卷 | 39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选必2 第二章 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花石是南京及周边地区雨花台组砂砾石层里质地坚硬、形态圆滑、色彩斑斓的砾石,其中玛瑙质雨花石因二氧化硅热液渗入岩石孔洞中冷凝、重结晶而形成。距今1.45亿年前,南京地区发生了火山爆发,大量岩浆喷出地表,岩浆活动使地下水成为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距今2300万年前,古长江、古秦淮河、古滁河流经此地,后因地壳抬升,古河床形成了由雨花台组砂砾石层构成的台地;距今2000万年前,南京地区又发生一系列火山活动,横山就是当年火山活动的遗迹之一,该次岩浆作用促使雨花台组砂砾石层中的鹅卵石最终成为雨花石。下图为南京雨花石分布及地理景观示意图。



(1)简述两次火山活动对玛瑙质雨花石形成的作用。
(2)指出横山地层剖面中玄武岩层与砂砾石层的形态差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雨花石从雨花台组砂砾石层进入玛瑙涧河床中的地质作用过程。
2022-06-03更新 | 1157次组卷 | 6卷引用:2.1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曲流又称河曲,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图1为某河流下游地区的曲流。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宛转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太行山是我国曲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经考察发现,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形成高大山地。图2为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材料二:位于沁河第一湾曲峡附近的寨后村,建村历史悠久,土质、水质条件好。图3为沁河第一湾及寨后村分布图。



(1)推测河流中下游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推测太行山区中的曲峡的形成过程。
(3)分析寨后村选址曲峡凸岸的原因。
2022-12-12更新 | 512次组卷 | 6卷引用:2.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课时)(分层练习)-【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6 .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运动影响下,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超出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面上常有河流沉积物残留。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T1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抬升B.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侵蚀作用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2.与其他时期相比,T2阶地形成时期该流域(     
A.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B.降水较多,河流搬运能力强
C.地震多发,对岩层破坏明显D.气候寒冷,冰川侵蚀更明显
2020-10-13更新 | 1165次组卷 | 8卷引用:2.2地表形态的变化(重点练)-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7 .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下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石灰岩D.变质岩
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8 . 牛轭湖,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质一般较差B.牛轭湖水较深
C.与河流下切侵蚀强有关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2.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B.增加生物多样性
C.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D.减轻洪涝灾害
2019-12-27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易精品同步课程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图是位于我国吉林松原市乾安县西部,大布苏湖(为盐碱湖)东岸的“泥林”景观,这里有两级阶地,整体高出湖面50米,沟壑纵横有关、泉水众多、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礴,像一座森严古城堡。垛口连绵,影若将士扶望守城,严阵以待。其景色奇特、千奇百态、变化莫测,是潜蚀地貌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潜蚀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
C.生物作用D.冰川作用
2.推测泥林景观形成及气候变化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沉——气候变湿——地壳抬升——形成阶地——潜蚀作用
B.地壳下沉——风力沉积——地壳抬升——形成台地——气候变干——潜蚀作用
C.地壳抬升——形成阶地——气候变湿——流水侵蚀——气候变干——潜蚀作用
D.地壳下沉——气候变湿——流水沉积——气候变干——阶地裸露——潜蚀作用
2017-06-06更新 | 976次组卷 | 9卷引用:2018年高考人教地理一轮复习:3.1.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