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图1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图2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

       图1                                             图2
(1)据图1,用遗址分布说明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
(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
(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
(4)解释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13题原题及变式题

2 .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为平原地区,多湿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的变化。下表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湿地景观转移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洪水后
洪水前
草地盐碱地沙地河流湖泊沼泽湿地
草地95.580.520.020.462.85
盐碱地2.7680.750.017.508.84
沙地0.411.53389.744.613.43
河流湖泊0.271.300.0085.5412.60
沼泽湿地0.973.060.1425.1870.26

注:表中仅为部分数据。

1.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的动态变化,其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是(     
A.草地B.河流湖泊C.盐碱地D.沼泽湿地
2.大洪水的发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区盐碱地面积(     
A.一直扩大B.先扩大后减小C.一直减小D.先减小后扩大
2024-05-29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6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3 . 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D.对流性垂直涡旋
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A.大气降水增加B.火山灰黏重C.太阳辐射减少D.火山熔岩广布
2024-05-12更新 | 50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 大气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4 . 下图为2023年某二分日(天气为晴天)新疆喀什地区某小区(39°N,76°E)的遥感照片。该小区西侧某道路(标白)与正北方向夹角约为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照片拍摄于北京时间(     
A.8:00左右B.10:00左右C.13:00左右D.15:00左右
2.由图可知(     
A.图示时刻为南侧主阳台阳光照射到室内光照强度最强时刻(整日阳光无遮挡)
B.图示时刻为南侧主阳台阳光照射到室内光照面积最小时刻(整日阳光无遮挡)
C.该日以后图中楼宇日影长度一定会变短
D.该日以后喀什平均日照时数可能会变长
2024-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地理试题(03)

5 . 陡坎是一种地表断层地貌。河流上游盘海拔高于下游盘的陡坎为正向陡坎,反之为反向陡坎。某研究队在新疆阿合别斗河出山口位置发现了正反向陡坎并存的特殊地貌,并绘制了陡坎沿线的地形剖面图。据考察,阿合别斗河出山口反向陡坎形成后下游盘持续抬升,洪积扇Fan2晚于反向陡坎形成。下图示意阿合别斗河出山口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观测点中,最适宜用于观察研究洪积扇Fan1沉积物分层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推测阿合别斗河出山口正反向陡坎能够共存的原因是(     
①正向陡坎上覆Fan1②S2抬升幅度大于S1③正向陡坎错断Fan1④S2抬升幅度小于S1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据数据推测Fan2开始形成之前,陡坎①和④的高度分别可能是(     
A.3.6m4.2mB.5.5m4.4mC.3.7m6.3mD.5.6m3.2m
2024-04-30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广东专用)

6 . 晨线的摆动角度决定了何处最早迎来日出(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读我国不同日期晨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4年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点是(     
A.黑瞎子岛B.嵊泗列岛C.赤尾屿D.海马滩
2.L表示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3月12日B.5月2日C.7月12日D.11月2日
2024-04-12更新 | 37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卷押题05 地球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型押题(辽宁卷)
7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新疆地区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变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早期,新疆地区很少有农业活动,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

②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新疆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地下水资源特点,设计修建了坎儿井,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区,灌溉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③20世纪末,新疆逐步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约80%的水资源,还能减轻土壤盐碱化。

随着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的面积逐年增大,地膜残膜污染也日益严重,残膜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土壤抗旱能力,阻碍土壤对农作物的水分供应。对此,当地推广适时揭膜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轻残膜的危害。

结合实例,从人地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2024-04-12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水体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8 . 下图为2015年11月21日09:00沿40.3°N的气象剖面图(黑色粗实线表示地形高度;虚线表示温度,单位:℃;阴影区为辐合区,颜色越深表示辐合程度越深;风向杆表示风向及风速,单位:m·s-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此时控制120°E—121°E近地面气团的性质是(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2.根据风向垂直分布状况,近地面、高空气压的分布状况分别是(     
A.北高南低、南高北低B.均为北高南低C.南高北低、北高南低D.均为南高北低
3.形成强辐合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地形   ②湿度   ③气温   ④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4-12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大气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9 . 一般情况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岩层线与等高线平行时岩层为水平状态,相交时岩层为倾斜状态。下图为“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图示区域岩层倾角一致,无颠覆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1.与该地质地形图相符的立体图是(     
A.B.C.D.
2.该处的地质构造可能为(     
①向斜南翼②向斜北翼③背斜南翼④背斜北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该地区曾出现过的地壳挤压力方向最可能为(     
A.东西方向B.南北方向C.东北--西南方向D.西北--东南方向
2024-04-11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卷押题08 地貌的形成过程与演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型押题(辽宁卷)

10 .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照片和拍摄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A.13小时和11小时B.13小时和8小时
C.14小时30分和9小时30分D.14小时30分和8小时
2.拍摄地位于(     
A.西安B.南京C.北京D.沈阳
2024-04-10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江苏卷第1~2题 地球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