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2.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A.冻融造成的变形B.构造挤压变形C.流水不均匀沉积D.风沙差异沉积
3.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A.持续升温B.持续降温C.波动升温D.波动降温
昨日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
2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只“看”是不够的,各种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使得旅游空间变成可消费、可体验的场景。这样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例如,上海天文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运用5G高清、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结合专业天文仪器、天文馆科普知识、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国首个天文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产品,为游客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以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昨日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
3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西北某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通过条带状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防风阻沙的合理方式。下表对比了当地生态建设中常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征。

特征指标

灌木

植株高度

根系深度

水分消耗

设计实验,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昨日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

4 . 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       
A.提高土壤肥力B.降低地下水位C.提高土壤温度D.控制土壤侵蚀
2.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       
A.营造景观B.积蓄水量C.沉淀泥沙D.提高水温
昨日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图1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图2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

       图1                                             图2
(1)据图1,用遗址分布说明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
(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
(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
(4)解释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如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

(1)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
(3)指出东京都市圈网购物流中心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4)说明大型购物中心向东京中心城区再集聚的有利条件。
7日内更新 | 1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

7 . 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B.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D.夏季降水较多
2.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B.土层薄
C.降水少D.土壤黏重
3.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   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7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

8 . 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a判断曲线I是深度为 30 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     
A.变化最早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D.波动最大
2.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A.降雨最大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D.雨水下渗多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日内更新 | 6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

9 .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
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
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13更新 | 14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

10 . 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如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     
A.Ⅲ和IB.IV和IC.II和IIID.IV和II
2.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     
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       ②提升建筑物质量
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       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10更新 | 1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