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82 道试题

1 . 新型城镇化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其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而新型城镇化是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的社会结构。随着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从青壮年迁移到青壮年带着老人和孩子一同迁移(家庭式迁移)的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措施中最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商品房价格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家庭式迁移”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B.现代交通条件便利
C.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D.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2024-04-01更新 | 927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率超过30%时,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如图为中日韩三国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大约开始于(     
A.1975年B.1985年C.1995年D.2005年
2.2020年后,日本城镇化的趋势是(     
A.郊区城镇化明显B.过度城镇化突出
C.滞后城镇化明显D.出现逆城镇化趋势
3.韩国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是(     
A.城镇房价迅速上升B.中小城镇数量增多
C.全球气温不断上升D.大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3 . 近年来,世界各国乡村人口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亚和南亚、北非和南非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尤为普遍。日本农政学家将人口收缩背景下的乡村空心化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人的空心化、土地的空心化、乡村的空心化(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村庄机能临界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最先导致人的空心化的是(     
A.工业化加速B.生育观念改变
C.特大城市出现D.城市发展政策优惠
3.缓解乡村空心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加快乡村城镇化速度②促进乡村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重化工业转移到乡村④增加普通服务业等就业岗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4-01更新 | 40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人口回流趋势也开始出现。人口回流是指人口从流入地流回流出地的过程。图为我国不同省区人口流出地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布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人口回流到该省区意愿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人口回流动力看,甲省流出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户籍改革B.环境质量C.人口数量D.产业转移
2.从人员构成看,乙省流出人口中回流意愿最强的人群是(     
A.外出经商人员B.求学的大学生C.政府工作人员D.务工的少数民族
3.从影响看,东北地区人口回流意愿状况对当地的影响是(     
A.加快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老年人口的数量
C.社会保障负担加重D.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体看东北三省户籍人口10346万人,较十年前减少约446万人;常住人口9851万人,较十年前减少约1100万人。黑龙江、吉林、辽宁常住人口分别减少约646万、338万、116万,下降比例分别为16.87%12.31%2.64%,下降幅度高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储备基地,东北人口流失带来的乡村空心化等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图1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趋势。

材料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人口都经历了由扩张到收缩的变化过程,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乡村空心化严重、人居环境破败等现象。自1990年以来,明尼苏达州通过“村村合作”“城乡互联”等策略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旅游、定居。图2为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发展历程。

(1)分析人口流失给东北地区乡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分析1960~1990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口迅速外流的原因。
(3)说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4-04-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
(2)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说出该地貌的名称,并描述其主要特点。

7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与广州相比,拉萨(     
A.⑦较大B.③较大C.⑥较大D.⑤较大
2.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主要和下列哪个过程相关(     
A.③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⑤D.③和⑤
3.为应对全球变暖趋势,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是(     
①开展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③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③D.①和④
2023-12-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校标考试(期中)地理试卷

8 . 左下图为某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④减弱B.①增强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2.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该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在作物田间灌水,缓和气温下降趋势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2023-1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

9 .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2013-2017年城镇化率及城乡人口数量变化

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
城镇化率(%)53.7354.7756.1057.3558.52
城镇人口数量(亿人)7.317.497.717.938.13
乡村人口数量(亿人)6.306.196.035.905.77
1.表中数据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A.人口城镇化B.地域城镇化C.郊区城镇化D.逆城镇化
2.表中人口变化趋势对我国城镇和乡村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城镇交通拥堵   ②城镇住房紧张 ③乡村田地完全荒芜   ④乡村人地矛盾缓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多子多福观念增强B.逆城镇化现象明显
C.农业用地大规模减少D.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2023-08-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


      

材料二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上面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10-1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