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下图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B.2000
C.200D.2340
2.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期不懈
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
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
3.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
C.人口数量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2018-03-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试题

2 . 据谚语“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完成下面小题

1.对“雪下高山,霜打洼地”的正确理解是(     
A.高山上下雪,洼地上落霜B.高山上下了雪,洼地上就会结霜
C.相对而言,高山易下雪,洼地易结霜D.相对而言,高山上易下雪,洼地易落霜
2.可以从下列哪一角度来解释“雪下高山”(     
A.冷锋天气系统B.大气温度垂直变化C.季节变化D.纬度高低
3.“霜打洼地”是因为(     
A.洼地易于冷空气堆积,且水汽充足B.洼地海拔低,温度低
C.洼地海拔低,不易受阳光照射D.洼地有丰富的尘埃作为凝结核
2022-06-15更新 | 6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3 . “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是把祁连山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祁连山冰川分布(  )
A.东南多西北少B.南多北少
C.西南多东北少D.北多南少
2.东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条数相当,但面积差异显著,这是因为东部比西部(  )
A.日照时间更长B.降水总量更多
C.太阳辐射更强D.蒸发强度更大
3.下列为古人对祁连山以北狭长地带景象描述的是(  )
A.弱水西流接汉边,绿杨荫里系渔船B.武夷真是神仙境,既产灵芝又产茶
C.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17-12-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材料三: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方向是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将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材料四:三大三角洲的示意图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及黄河三角洲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三大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010-04-06更新 | 8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5 .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
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源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反映季节时令类B.反映月相变化类
C.反映气候特征类D.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2.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江淮地区B.华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川渝地区
3.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降水B.霜冻期C.光照D.热量
4.下列对东北“二十四节气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B.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C.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寒不耐旱的作物小麦播种
D.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5.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当地降水增加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D.当地气候变暖
6.在岳阳市,白昼时间与“谷雨”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雨水B.处暑C.霜降D.惊蛰
7.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2022-05-18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7 . 某综艺节目曾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进行拍摄。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①弱、⑤强B.①强、③弱C.⑦强、⑤弱D.①强、③强
13-14高三上·浙江温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1.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2.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县四中高二上学期学科联赛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棉花堡作为旅游圣地分布在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棉花是指其白色如棉,远看像一层层的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貌(如下图),推测棉花堡的成因为
A.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B.温泉水矿物质的积淀
C.温泉水的溶蚀作用D.山岳冰川的间歇消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10 .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近地面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019-01-30更新 | 2472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