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73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南极科考任务圆满完成。下图为我国已建成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从罗斯海新站到长城站,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先东北,再东南B.先东南,后东北
C.先西南,再西北D.先正南,后正北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练——专题01-1 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2 . 2024年春节假期,浙江某中学学生观察月相,并在西边天空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完成下面小题。

1.与月球属于同类型的天体是(     
A.金星B.哈雷彗星C.木卫三D.行星际物质
2.图2中能正确反映当天月球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昨日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县域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3 .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气温上升,其中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就是北极放大效应。该放大效应使得北极地区增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增强B.海—气热传导增强C.大气环流增强D.冰雪的反射率增大
2.北极地区明显增温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昨日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4 . 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下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达到较好遮阳效果,该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朝向为(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
2.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     
A.一直变小B.先变小再变大C.一直变大D.先变大再变小
7日内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选考科目冲刺考试(二)地理试题

5 . 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2.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促进就业本地化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7日内更新 | 5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真题

6 . 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多发育在风成红色地层、有黄土覆盖等,其形成过程及景观如下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地质年代早白垩纪晚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地质事件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发育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先黄土层覆盖,后丹霞地貌出露

1.陕北红色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砂岩B.页岩C.石灰岩D.花岗岩
2.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     
A.先持续性抬升,后坳陷B.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
C.先间歇性抬升,后坳陷D.先坳陷,后持续性抬升
3.图示黄土层下覆面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     
A.分别为侵蚀、堆积B.均为堆积C.分别为堆积、侵蚀D.均为侵蚀
7日内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题(三模)地理试题

7 . 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2.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挡B.东南风影响C.气温变化D.摩擦力作用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考地理真题
2024高三·广西·专题练习

8 . 在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有研究小组于返盐、积盐现象最严重的季节开展“打孔灌沙”实验:选四块相隔不远、性状一致的平整样地,对其中三块地按相同的密度和孔径、不同的深度打孔并填满砂粒;在向四块样地定量漫灌后,观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图3为灌溉后第25天的土壤含盐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T2~T4的(     
A.下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T1B.表层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T1
C.土壤含盐量与土壤深度成正比D.表层土壤含盐量与打孔深度负相关
2.本实验中,在地表打孔灌沙是为了(     
①促进表层土壤水分下渗          ②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       
③抑制下层土壤水分上返          ④降低下层土壤蒸发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推测本实验开展的时间是在(     
A.2B.5C.8D.11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高考地理真题11-13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4高三·广西·专题练习

9 . 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
C.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
2.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A.地表光照减弱B.地表温度升高C.表层土变湿润D.土壤氮素减少
3.近30年,随着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植被(     
A.产生的凋落物减少B.积累的有机物增多C.演替过程发生中断D.与地带性植被一致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高考地理真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4高三·辽宁·专题练习
10 . 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据图可知(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地球和地图-【好题汇编】3年(2022-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