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8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的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的一条河,经内格罗河流入亚马孙河(如图)。奥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积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较而言,奥河河道宽而浅,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大于奥河。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到卡河,专家预测卡河未来将成为主要河道。

(1)说明分汊口处堆积体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卡河未来可能成为主要河道的原因。
(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分析其对内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今日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真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今日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真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地层从沉积方式上分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砂岩、砾岩)和粘土岩居多。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沉积物有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等。古海岸线主要指过去的海陆交界线,大多指第四纪时期残留的海岸线,其遗迹一般以贝壳堤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为标志。由于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海岸线处于陆地的不同高度或海底的不同深度。图为我国渤海湾西南侧古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图,近10万以来渤海湾地区的地壳运动对海岸线变动影响较小。甲位于现代海岸线上,丙位于黄河口。

(1)从沉积物粒径和分选性,比较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的差异。
(2)据图比较Ⅰ、Ⅱ、Ⅲ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说明判断依据。
(3)在乙处的垂直地层剖面中,由地面向下只能发现Ⅱ时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试说明原因。
(4)与甲相比,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较远。阐述原因。
今日更新 | 6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搭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麓,太平洋东岸(如图1所示),由三个地形单元组成,分别为海岸山脉、中夹山谷和安第斯山脉(如图2所示)。阿搭卡马沙漠的中央山谷平均宽度仅为30km,谷地上覆盖着较厚的松散沉积物,主要以湖相和山麓洪积物为主,景观以戈壁、盐湖为主,风成沙丘面积小。阿塔卡马沙漠降水虽少,但海岸地带海雾多发,其中海岸山脉地区雾量最大,中央谷地和安第斯山脉雾量较少。

(1)描述阿塔卡马沙漠地形地势特征。
(2)指出中央山谷所属地质构造,并简析谷地松散沉积物的成因。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中风成沙丘面积小的原因。
(4)试解释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山脉雾量较大的原因。
(5)冬季是阿塔卡马沙漠沿海岸地带海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试说明原因。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综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昨日更新 | 6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高考地理真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会对河流河床的形态、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道地质剖面图,其中约65m以下沉积物为末次盛冰期(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寒冷时期)时沉积,沉积时气候总体转暖;约65m40m的沉积物为晚冰期(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时河床沉积;约40m以上沉积物为晚冰期之后沉积。古深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附近基岩断裂发育。

(1)说明图中古深槽呈“狭窄陡峭”状的主要原因。
(2)古深槽沉积了粗砂层、卵砾石层、砾砂层,按自下而上顺序说出各沉积层名称。
(3)在不考虑构造运动的前提下,推测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170 m。图1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2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
昨日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真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即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的移民需要外迁。在试点的基础上,三峡移民外迁采取的是“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方式。分散安置难度较低、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稳定;采取集中安置模式则主要是出于移民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材料二:一项针对部分从重庆迁往安徽、江苏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于2020、2021间进行)。

表:两种安置模式移民社会融合状况对比

安置模式

经济融合

文化融合社会关系融合
工作来源居住环境经济状况语言适应文化习俗适应与当地人的关系
分散安置较少,以自己碰运气找为主,包括当地人介绍房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后辈讲普通话或当地话初期不理解、贬低当地风俗,后逐渐按照当地风俗办事相对更亲
集中安置较多,包括自己找,以及老乡、当地人帮助介绍新建房屋、新建基础
设施
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与当地人讲重庆普通话不了解当地风俗,按照老家风俗办事相对较疏
(1)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分析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
(2)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3)水库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进步的内在要求。请为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古名弱水和黑水。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于莺落峡出山进入河西走廊。历史上,甘州河与黑河原为两条河,后黑河水系发生过重要调整形成今天的水系形态。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一般情况下,裂点会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下图示意现代黑河(上游)局部水系、裂点的位置及其上下游河流剖面以及河流袭夺前水系。

(1)推断甘州河与黑河的袭夺关系,并指出现今八宝河的流向。
(2)简述河流袭夺后黑河水系特征的变化。
(3)裂点是由于河流不同河段的下切侵蚀速率存在差异,河谷纵剖面上出现坡度转折点。分析与裂点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
(4)说明河流袭夺后裂点上下游河段纵剖面“上缓下陡”的形成过程。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长水教育控股集团(云南)衡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川东平行岭谷在古地质史上为嘉陵江和古长江的分水岭,青藏高原的崛起,平行岭谷东西水系产生巨大变化,最终古长江与嘉陵江贯通,古长江水系正式形成。长江水系的变化对四川盆地和汉江盆地的沉积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图为古长江水系的演化过程示意图。

(1)指出三峡贯通前后四川盆地地形地势的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
(2)从地质环境的角度,阐述古长江水系的形成过程。
(3)说出三峡贯通后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松散盖层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