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城市水系统是指由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涵盖取水、给水、用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在内的各种供水排水设施的总称。城市水系统涉及多个环节和子系统,其运行过程的能源消耗造成了大量碳排放,即形成关联机制。郑州市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导致郑州市水系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呈明显增长态势。完成下面小题。

表:2008—2017年郑州市取水系统的碳排放(万t

取水模式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蓄水工程0.230.330.540.350.350.380.720.820.660.67
提水工程0.200.150.120.160.260.320.790.170.530.76
引黄供水3.453.945.423.503.933.573.362.712.202.24
南水北调9.78





1.843.144.27
地下水供水9.7810.5711.0110.0910.7110.179.339.5010.007.94
污水回用1.791.791.741.742.572.803.593.614.128.82
雨水回用





0.870.871.110.93
总计15.4516.7918.8315.8417.8317.2418.6619.5221.7625.63

1.以下活动能源消耗对应的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正确的是(     
A.烹饪、洗浴、洗涤等能源消耗属于用水系统碳排放
B.雨污水回用的电力消耗属于给水系统碳排放
C.水厂的制水过程能源消耗属于取水系统碳排放
D.公园湖泊补水能源消耗属于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
2.读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郑州取水系统碳排放总体比较稳定B.引黄供水碳排放高于地下水供水碳排放
C.污水回用能源强度较大D.郑州单位取水碳排放呈下降趋势
3.读图分析,导致水系统不同环节的“水—能—碳”关联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城市水消耗量的增长②不同子系统水处理方式和工艺等③居民用水行为习惯和节水意识④自然条件及气候变化的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3-03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2 .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减弱
2.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     
A.降水偏少B.降水偏多C.气温偏高D.气温偏低

3 .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湿润地区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2.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风力作用显著

4 . 北京时间2024117日(农历初七)22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海南省文昌(19.6°N111°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北京时间20241181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海南省有着数量丰富的海滩浴场,但是浴场附近经常受到离岸流的威胁。据统计,海南有20个离岸流高风险海滩,主要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南沿海。完成下面小题。

1.天舟七号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时,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发射地的夜空可看到西边半圆的月亮
B.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约占3/4
C.新奥尔良(30°N,90.5°W)太阳高度接近当日最大
D.南美洲布朗库角(7°S,35°W)日影朝向东南
2.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B.刚好出现极夜的地区日出方位在正南
C.法国巴黎(约49°N)正午太阳高度为35°
D.南非德班(约30°S)昼长可达14小时
3.以下关于海南岛离岸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落潮时离岸流风险较低B.离岸流流向多与海岸线平行
C.海滩缺口处离岸流多发D.东南部海滩离岸流冬季多发

5 . 秦巴山地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一带,汉水上游,其典型垂直带带幅(即垂直带宽度)的分异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和复杂性。图甲为秦巴山区唐家河、光雾山、神农架三地的典型山地垂直带谱,三地均位于大巴山南坡。图乙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带幅的经向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乙所示的自然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D.针阔混交林带
2.图乙所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的带幅(     
A.随经度自西向东呈线性减少的趋势B.神农架南坡最宽,海拔1000米以下
C.唐家河最窄,海拔1500米以上D.随基面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3.导致神农架山区常绿阔叶林带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差异B.局地环流C.基面高度D.水热条件

6 . 植被物候是指植被生长的周期性变化现象,是植被长期适应环境季节性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季长度是植被物候的主要指标之一。以三峡库区为例,研究库区蓄水前中后的变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图1为三峡库区位置示意图,图2为三峡库区蓄水前中后生长季长度变化图。



1.下列对三峡库区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北气候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B.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有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草丛等
C.地形起伏小且类型相对单一,河谷平坝面积广大
D.三峡库区西起四川,东至湖北宜昌,占地面积广
2.下列对三峡库区蓄水前中后的植被生长季长度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蓄水前生长季长度波动频率大,呈延长趋势
B.蓄水中波动频率和变化幅度都较小且有规律
C.蓄水后波动频率和变化幅度变小,呈缩短趋势
D.蓄水后2018年发生较大突变,延长趋势加剧
3.下列对三峡库区蓄水前中后的植被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原因,推测正确的是(     
A.地形变化使库首和库尾的物候变化较库中更加显著
B.三峡库区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植被生长季长度变化
C.蓄水后气温降低和降水增加使植被生长季长度变化
D.植被生长季长度的延长对植被的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2024-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7 . 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咸海因人类不合理利用而迅速萎缩。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于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中间最大的湖心岛是复活岛,近几十年来,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锡尔河是其主要补给支流之一,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9月。读咸海地理位置示意图,及1984-2010咸海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咸海及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洼,阿姆河等河流在此汇聚,积水成湖,是中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中亚冬季降水较多
C.中亚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D.黄麻是阿姆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2.推测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不断上升B.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
C.入湖泥沙多,不断淤积D.围湖造田,开垦耕地
3.锡尔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河源冰川面积广大B.河流流程长支流多C.流域内雨季长D.中上游高差大
2023-05-31更新 | 6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考全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8 .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C.年际平衡变化较小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D.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3.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最可能导致当地(     
A.地下径流增加B.气候变暖加速C.农业生长期延长D.岛屿数量增加

9 . 探究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演化趋势以及之间的协调性可直观地展现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的确定,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下图为2010、2015、2016和2020年华北地区某市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20年间,R县(     
A.人口聚集始终低于经济聚集B.人口、经济集聚趋于一致
C.人口集聚程度不断降低D.经济集聚程度不断降低
2.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格局说明(     
A.西部县区人口动力不足B.东部县区人口动力不足
C.2015年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最弱D.2020年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最强
3.下阶段,该市可(     
A.西部县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东部县区发展特色产业,承接产业转移
C.中部城区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口迁入
D.鼓动人口向东部县区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3-03-0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及海岸线的变化趋势是(     
A.消融区陆面下降,海平面有所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B.消融区陆面不变,海平面有所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C.消融区陆面变化高度低于海平面,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D.消融区陆面变化高度超过海平面,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改善能源结构B.修建水利设施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毁林开荒
3.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的水平变化特点是(     
A.甲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B.乙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
C.甲站区域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D.乙站区域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