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82 道试题

1 .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人口回流趋势也开始出现。人口回流是指人口从流入地流回流出地的过程。图为我国不同省区人口流出地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布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人口回流到该省区意愿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人口回流动力看,甲省流出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户籍改革B.环境质量C.人口数量D.产业转移
2.从人员构成看,乙省流出人口中回流意愿最强的人群是(     
A.外出经商人员B.求学的大学生C.政府工作人员D.务工的少数民族
3.从影响看,东北地区人口回流意愿状况对当地的影响是(     
A.加快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老年人口的数量
C.社会保障负担加重D.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

2 .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各类植被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A.沼泽与其他植被变化趋势相似B.不同植被间的差异具有一致性
C.0-10cm较0-50cm更丰富D.森林植被较草原植被丰富
2.研究表明,草原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进入大气,其原因可能是耕作过程(     
A.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
B.增加了化肥和农药施放,加剧了土壤板结
C.增加了大水漫灌频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D.提高了土壤的疏松度,加剧了风蚀和水蚀
2024-03-29更新 | 44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卷

3 .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的综合核算方法。下图示意2010一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是由于河北省(     
A.人均水资源量少B.水资源短缺
C.农业生产耗水量大D.水源水质差
2.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B.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C.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D.水源质量不断提升

4 .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植被下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各类植被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A.沼泽与其他植被变化趋势相似B.草原植被较荒漠植被丰富
C.0-10cm较0-50cm更丰富D.森林植被较草原植被丰富
2.研究表明,草原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进入大气,其原因可能是耕作过程(     
A.增加了化肥和农药施放,加剧了土壤板结
B.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
C.增加了大水漫灌频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D.提高了土壤的疏松度,加剧了风蚀和水蚀
2024-05-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5 . 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率超过30%时,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如图为中日韩三国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大约开始于(     
A.1975年B.1985年C.1995年D.2005年
2.2020年后,日本城镇化的趋势是(     
A.郊区城镇化明显B.过度城镇化突出
C.滞后城镇化明显D.出现逆城镇化趋势
3.韩国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是(     
A.城镇房价迅速上升B.中小城镇数量增多
C.全球气温不断上升D.大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6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B.C→B→AC.C→A→BD.B→A→C

7 . 近年来,世界各国乡村人口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亚和南亚、北非和南非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尤为普遍。日本农政学家将人口收缩背景下的乡村空心化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人的空心化、土地的空心化、乡村的空心化(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村庄机能临界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最先导致人的空心化的是(     
A.工业化加速B.生育观念改变
C.特大城市出现D.城市发展政策优惠
3.缓解乡村空心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加快乡村城镇化速度②促进乡村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重化工业转移到乡村④增加普通服务业等就业岗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4-01更新 | 39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且每年清除30%以上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发展“蓝碳”的不利条件有(     
A.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主张管辖海域B.海水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
C.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呈退化趋势D.海岸线长,滨海湿地广阔
2.关于发展“蓝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力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B.有效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
C.极大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D.有效减少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9 .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碳达峰指的是某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大,经历平台期,然后持续下降的过程。闽三角(厦门、漳州和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也是碳排放中心,闽三角的碳达峰对福建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厦门是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图示意2005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17年间,闽三角地区碳排放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厦门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②泉州碳排放强度最高③闽三角地区碳排放总量呈加速增长趋势④漳州碳排放总量最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闽三角地区为实现碳达峰,最有效的措施(     
A.控制城市人口规模B.发展新兴产业,降低产业耗能
C.减缓工业发展速度D.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有机碳
2024-05-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



1.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在数量上相等
B.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
C.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
D.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
2.下列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Ⅰ—平流运动显著
B.Ⅱ—对流运动显著
C.Ⅲ—温度急剧升高
D.Ⅳ—高度电离状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