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________的跨境转移。
(2)国际合作原则及措施
①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____”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____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②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禁止____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____,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____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____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________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____________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3)我国的应对措施
①原因
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____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目的:为了防范国家____的系统性风险。
③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________;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____;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____;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________的产业引入;提高和完善____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2 . 推拉理论: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2022-02-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1.2 人口迁移-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10分钟课前预习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一)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____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____,大气的____效应不断增强。
(二)碳排放与温室气体
1.碳排放
碳排放是对各种____气体排放的总称。
2.温室气体
(1)概念:温室气体是大气____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____透入,而阻止________逸出的气体,主要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30多种气体。
(2)贡献程度: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总贡献中,二氧化碳占63%,甲烷占18%,氧化亚氮占6%,其他合占13%。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我们规定____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2024-04-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3.1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__________地带最为集中。原因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且北半球的中低纬度_________适宜,_________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__________。原因是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北极圈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完全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区人口_______,降水较多的地区人口_______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原因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人口较稀疏。
2022-02-11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1.1 人口分布-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10分钟课前预习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下表示意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各类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重(单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原煤生产原油生产天然气生产能源消费量
8.144.411.946.9
37.323.27.825.8
54.632.480.327.3

(1)表格中序号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____
A.①——东部地区   B.②——西部地区   C.③——中部地区   D.③——东部地区
(2)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缺,说明其原因。____
2021-08-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6 .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
(1)自然保护地的概念:泛指各种类型受保护的地区或地域。
(2)我国的三类自然保护地:①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____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②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____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③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____、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2024-04-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3.3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____的功能。
2.建设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____、有序开发。
3.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____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____
4.主体功能区分类:____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 . 目的:增大地面的________,以降低________,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2023-09-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2.2 风沙活动的危害和措施(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       
(2)丙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________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
2018-05-2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同步测试
10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____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
(2)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____,可持续发展的____
(3)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
2021-08-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内填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