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调配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____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调配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_,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____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____,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也会出严重的资源短缺。
(3)调配影响: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达到____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4)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实现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____性和____性,需要____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____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利的区域中实现。
(5)我国主要的调配工程:________________等。
2 . 区域概况: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____划定的____单元。
(2)划分: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____的需要,在____的基础上划定的。
(3)特点:具有一定的范围____和边界,区域内部的____相对一致。
(4)表现: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____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023-11-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1.1 多种多样的区域(学案)-【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 . 区域划分

由于区域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相同。

(1)主要按____划分,如中国青藏高寒区或黄土高原区。
(2)主要按____划分,如汉语闽方言区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____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____目标而划定的区域,如行政区。
(5)有些区域是____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政府为了制定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区域,如下表:

区域类型划分目的
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2023-12-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速记清单】-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 . 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____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下图所示。
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____或少云的____,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在中高纬地区,在黎明前最强
平流逆温____水平移动到冷的下垫面或大气上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拾挤上升,从而出现____倒置的现象____和谷地


2.危害
①出现____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____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____,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2024-01-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预习自测 人教版(2019)必修一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________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022-01-1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1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前)
6 . 工业分散
(1)原因:①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_______状态;②有_______的工业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_______而形成。
(2)企业类型:①体积_______、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可以相距较远;②产品结构_______,零部件种类_______,其零部件厂可分散各地。
(3)结果:引发工业的_______联系,促进地域之间的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_______
(4)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
(5)目的:①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_______;②选择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_______②选择在发达地区:_______
7 . _______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与迁入地的_______共同构成。
2024-01-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1.2人口迁移-预习自测 人教版必修二

8 .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1)时空分布不均:

①.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少、________少。

②.时间分配特点:____多、____少和年际变化____

③.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土地、产业布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如下:

总量矛盾

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

区域矛盾

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预期矛盾

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D.水资源短缺现象:当用水需求超过水资源供给能力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类型

我国区域

影响因素/原因

资源型缺水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气候、地形、地质等

水质性缺水

南方地区

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污染等

2)水污染问题严重:

.产生原因:我国的水休污染主要是由____生产、____生产、_____等造成的。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也不高。

.水污染表现:

a.地表水污染:

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水体的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水体。

淮河、海河、辽河,以及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人口稠密地区,水体污染相对严重。

b.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水质下降的现象。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全国绝大部分地下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尤为严重。

地下水污染原因

具体表现

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


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废弃矿井油井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甚至污染深层地下水;工业废渣堆放场会污染地下水;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灌溉污水,形成了地下水的面状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产生有毒渗液,如措施不当,会渗入地下;地表水与地下水相通,被污染的江河湖泊往往形成带状污染;有的地方隔水层很薄,或遭到破坏,导致被污染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深层地下水。

海水入侵


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动力平衡,海水侵入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中,使灌溉用水变成,导致土壤盐渍化, 灌溉机井报废,水田面积减少,并引发水质性缺水。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①.农业浪费:

多年来农业用水量占我国用水总量的60%以上,但水资源浪费严重。“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

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灌溉用水渗漏、蒸发损失严重。另外,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②.工业浪费:

a.重复利用率低: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发达国家达到80%左右。

b.水资源产出率低: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为103立方米,远高于美国的9立方米和日本的6立方米。

③.生活浪费:

2024-03-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速记清单】-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地理单元速记·巧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9 . 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国外学者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总结为以下几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图示特点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不断侵入和迁移,呈____自核心向外扩展。同心圆模式由____个同心圆组成。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____向外扩展的趋势。
多核心模式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市中心由于____、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郊区出现了____,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2023-10-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1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第2课时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1)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随____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________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相同,就北半球而言,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2023-10-2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3.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1-2课时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