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埃及工业化进程,先后建立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启动新首都项目(新首都位于开罗和红海沿岸城市苏伊士之间),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埃两国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利用各自优势,加快合作,共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打造“南南合作”典范。现已建成纺织服装、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园区。目前,入区企业已超过70家,其中加工制造类的企业36家,吸引总投资额将近10亿美元。

(1)简析苏伊士运河走廊吸引泰达等企业投建经贸合作区的有利条件。
(2)中埃共建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运营以来,两国都从中获益。请从地理角度说明中埃两国共建该合作区的互补优势。
(3)简述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对埃及的意义。
2024-05-3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北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压舱石。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很严重。过去,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盖着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厚的黑土层,而现在许多地方的黑土层仅剩二三十厘米,有的地方黑土层已经流失殆尽。

材料二: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尤其是近年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价格大涨,所以中国更要保证粮食和种子安全,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对中国来说,到目前为止最受制于他国的粮食资源就是大豆。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还能作为工业原料,豆粕饲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一直都保持着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及大豆进口统计图。

(1)针对东北黑土流失的问题,举例说出可以采取的有效保护措施。
(2)分析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请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乙为鱼鳞坑示意图,图丙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作用。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____;②____
4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由____作用形成。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字母AB或C有分布),则甲对应(填字母)在丙图____处分布,乙图对应在丙图____处分布。
(3)下列城市所在地的地貌类型与图丙中A处相同的是(     
A.拉萨B.北京C.上海D.大连

(4)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
2024-01-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5 .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2)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

(3)(多选)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保温的原理(     
A.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C.洒水可以提高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慢,且降温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D.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强
2024-01-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6 . 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

(1)按气流状况划分甲属于____,甲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图中乙与③④组成的天气系统为____
(2)比较①②两地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示甲、乙两地中地表昼夜温差的大小,并分析其成因。
(4)说明④地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2024-01-2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横断山区的描述。

材料一:横断山是我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米,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这里“山高谷深、河谷并列”,因为山脉横断阻隔东西间的交通而得名。

材料二:兰坪县(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26°36′N.99°19′E),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澜沧江穿过全县。境内山高坡陡,44.6万亩耕地中坡度25度以上的坡地占了76.6%,这些坡地土层浅薄,土壤肥力差。兰坪县政府部门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模式,大力种植核桃、石榴、花椒、当归、油牡丹、大棚蔬菜等,靠林果业、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原因。
(2)判断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体现的地带性规律,并分析原因。
(3)横断山区的铁路、公路上,经常会有一种“明洞”设施。列举“明洞”主要用于应对当地的哪些地质灾害类型.
2024-01-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下图是《美丽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两幅截图,图甲为一位牧民在内蒙古草原牧羊(8月22日摄)图。初秋的内蒙古草原绿意盎然,广阔的草原加上点缀其间的牛羊,美如画卷。图乙为夏日(6月26日摄)拉萨拉鲁湿地风景图,此时该地区水草丰美,风景如画。拉鲁湿地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



(1)分析图甲和图乙所示地区中草场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2)简述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9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1)简述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原因
(3)(多选)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高中学生,采取哪些行动(     
A.节约能源资源B.践行绿色消费C.选择让父母私家车送上学D.不倡导分类投放垃圾
2024-01-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3)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堤堰和水渠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起的原因。
2024-01-07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